《婚姻法》第36條第2、3款規定:“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199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子女撫養意見》)中對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作了具體規定。根據這些有關規定,父母離婚時,子女的撫養歸屬問題區分以下情況分別處理:
1、哺乳期內的子女
雖然在實際生活中嬰兒哺乳期因人而異,由于《子女撫養意見》規定“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司法實踐中通常將“哺乳期內的子女”理解為兩周歲以下的嬰幼兒。父母離婚時,哺乳期內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但是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隨父方生活:
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
母方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如母親的生活環境明顯對子女撫養不利;母親工作性質特殊,不便于撫養子女;或者母親違法犯罪,不利于撫養子女等。
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的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
2、哺乳期后的子女
即兩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對這個年齡段的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歸屬問題,如果父母雙方協商無效,則由人民法院綜合子女的權益、雙方的撫養能力、撫養條件等各方面因素作出判決。實踐中應當注意以下方面:
(1)絕對優先直接撫養條件
父母雙方均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父母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優先考慮: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2)相對優先直接撫養條件
《子女撫養意見》第4條規定,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中間約定連帶責任有效嗎
2021-03-22打人致肋骨骨裂賠多少錢
2021-01-31公證終止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03以下情況離婚,會被判凈身出戶!
2021-01-24標準專利權人是否可以尋求禁令救濟
2020-11-13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房屋延期交付有賠償嗎
2020-12-25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未告知賠償標準 保險公司被判全賠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