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境外人員來到中國發展。那么境外人員在國內發生民事糾紛該怎樣處理吶?今天,法律網小編劇來說說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種類和處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境外人員之間在中國發生民事糾紛該如何處理
一、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原則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是指一國法院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范圍。
我國民事訴訟法確定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是以以下原則為依據的:
1.訴訟與法院所在地實際聯系的原則。凡是訴訟與我國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實際聯系的,我國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2.尊重當事人的原則。無論當事人一方是否為中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不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前提下,都可以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法院管轄。
3.維護國家主權原則。司法管轄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涉外民事訴訟案件行使專屬管轄權,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
二、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種類
(一)牽連管轄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協議管轄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管轄的,不得違反民事訴訟法關于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三)應訴管轄涉外民事訴訟的被告對人民法院管轄不提出異議,并應訴答辯的,視為承認該人民法院為有管轄權的法院。
(四)專屬管轄因在中國領域內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中國法院管轄。
財產:
一、涉外民事訴訟中的期間在涉外民事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有住所的,適用民事訴訟法關于期間的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不在我國領域內居住的,則應適用民事訴訟法涉外訴訟程序中的特別規定。具體內容為:
1.被告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后30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申請延期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2.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有權在判決、裁定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提起上訴。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后,應當在30日內提出答辯狀。當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間提起上訴或者提出答辯狀,申請延期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3.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期限不受民事訴訟法第一審普通程序和第二審程序審理期限的限制。
二、涉外財產保全涉外民事訴訟中的財產保全,是指在涉外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采取扣押被申請人的財產等措施。涉外財產保全,當事人既可以在訴訟開始后提出申請,也可以在訴前申請保全,但是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進行保全。當事人申請訴訟前保全的,人民法院裁定準許保全后,申請人應當在30日內提起訴訟,逾期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涉外財產保全,人民法院基于當事人的申請,以裁定的方式決定保全。保全裁定一經作出,應及時送達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并立即生效,予以執行。如果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措施;如果申請有錯誤,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受的損失。人民法院決定保全的財產,需要監督的,應當通知有關單位負責監督,費用由被申請人承擔。
三、涉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在涉外民事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居住,訴訟文書和法律文書的送達方式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則按照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送達。
1.依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即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我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2.通過外交途徑送達,即人民法院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交給我國外交機關,由我國外交機關轉交給受送達人所在國駐我國的外交機構,再由其轉送該國的外交機關,然后由該國外交機關將訴訟文書轉交給該國有管轄權的法院,最后由法院將其送達受送達人。
3.由我國駐外國使、領館代為送達。對住在外國的中國籍當事人可以由我國司法機關直接委托我國駐當事人所在國使、領館代為送達訴訟文書。
4.向受送達人委托的人送達。
5.向受送達人設在我國的代表機構送達。
6.郵寄送達。在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郵寄送達。
7.公告送達。在以上幾種送達方式都不能采用時,可以通過公告送達,公告送達的期間為6個月,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司法協助:
一、司法協助的概念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的法院之間,根據本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的原則,在司法事務上相互協助,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司法協助可分為:一般司法協助,即代為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特殊司法協助,即對外國法院裁判和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司法協助是國際間交往的需要,它不僅有助于促進涉外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且有助于法院裁決的順利進行,使當事人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得以實現,并使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得到鞏固和發展。二、一般司法協助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一般司法協助主要指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可以相互請求、代為送達文書、調查取證及其他訴訟行為。我國人民法院與外國法院之間的司法協助有兩種途徑:
1、是依照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途徑進行;
2、是沒有條約關系的通過外交途徑進行。此外,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可以向該國公民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但不得違反中國的法律,并不得采取強制措施。外國法院委托我國法院協助的事項不得有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或社會公共利益。外國法院請求我國法院提供司法協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以及所附文件,應當附有中文譯本或者國際條約規定的其他文字文本。我國提供司法協助,依照中國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外國法院請求采用特殊方式的,也可按照其請求的特殊方式進行,但請求采用的特殊方式不得違反中國法律。
三、對外國法院裁判的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的裁判,需要在中國承認與執行的,可以通過兩種渠道提出:
1、是直接由當事人向我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2、是由外國法院按照我國與外國間的條約關系或互惠關系向我國法院提出申請。請求承認與執行的外國法院的裁判必須是發生法律效力的確定裁判,并且該裁判確實需要在中國領域內執行。這是外國法院的裁判得以承認與執行的基本條件。我國人民法院接到申請后,應當依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或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如果外國法院的裁判符合法定的執行條件,并且其內容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不違反我國的主權安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承認其效力,人民法院發出執行令,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執行程序和措施予以執行。
四、對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需要我國法院承認與執行的,由當事人直接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互惠原則辦理。
按照我國1986年12月2日加入的《聯合國關于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即《紐約公約》),我國僅對另一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適用該公約。因此,國外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需要由我國法院承認與執行的,如果其所在國是《紐約公約》的成員國,應當按照該公約的規定辦理;如果不是《紐約公約》的成員國,但同我國訂有雙邊司法協助條約的,按條約規定辦理;如果既不是《紐約公約》的成員國,又與我國沒有司法協助條約關系,則按互惠原則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涉外人員民事訴訟的一些法律法規。希望大家可以更加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如果大家還有其他需要了解的,律霸網也提供在線法律知識咨詢。歡迎大家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尹韋韋律師,現執業于全國優秀、安徽先進-----安徽深藍律師事務所,合肥律師協會會員,從事律師工作數年。工作以來,主要辦理合同糾紛(勞務合同、買賣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借款合同)、刑事辯護、婚姻家事類案件,擁有豐富的訴訟和庭審經驗。參與辦理的部分典型案件如下:1、黃某、鐘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210409元工程款);2、肖某離婚糾紛(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未承擔夫妻共同債務);3、李某勞務合同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勞務報酬27601元);4、王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各項賠償合計101174元);5、六安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貨款18592元);6、潘某民間借貸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借款人民幣36000元)…
留置權成立需要滿足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0盲人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離婚律師可以查對方哪些東西
2021-03-02公司犯罪法律顧問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6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2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口頭約定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合同糾紛
2021-02-14如何委托律師代理訴訟或仲裁
2021-01-05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精神病人意外死亡保險公司賠付多少
2020-12-12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免賠額和不計免賠
2020-11-23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什么是保險詐騙罪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