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錯責任的內(nèi)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過錯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包括過錯責任以及過錯推定責任。過錯責任是以行為人有過錯為構成要件的,行為人無過錯即無責任。
1、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原則的主要特點是,以過錯為責任的構成要件,即行為人只有在主觀方面有過錯時,才承擔民事責任。無過錯即無責任。過錯是判斷行為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和標準,是決定因素。過錯責任原則實行“誰主張權利,誰提供證據(jù)”的原則,受害人請求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時,應對加害人的主觀過錯負舉證責任。
過錯責任原則,較之古代社會的加害責任原則更有利于保護自由競爭,符合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由競爭制度的客觀要求,有利于根除封建的責任株連,因而被各國立法繼承,成為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chǎn),侵害他人財產(chǎn)、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推定責任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是指加害人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不能證明自己主觀無過錯時就推定其主觀有過錯并承擔民事責任的一項歸責原則。這是對過錯責任原則的修正。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的關系:
聯(lián)系:過錯責任原則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共同之處是二者都是考慮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并把過錯作為民事責任的最終構成要件。
區(qū)別: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特殊之處在于舉證責任倒置,即行為人的主觀過錯不是由受害人舉證,而是由行為人自己予以舉證反駁,但是,應該注意此處舉證責任倒置并不是全部舉證責任的倒置,而是行為人對自己主觀過錯進行舉證。作為受害人,他仍負有部分舉證責任,如損害事實、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由此可見,過錯推定責任是過錯責任的特殊形式。
在我國《民法通則》中只有一條是對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規(guī)定,即《民法通則》第126條“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fā)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庇纱丝梢?,過錯推定責任的適用范圍是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因而是個別的,既然過錯推定責任是過錯責任的特殊形式,那么也沒必要把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作為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
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
(一)《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chǎn),侵害他人財產(chǎn)、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p>
(二)由此可見,有過錯必須擔責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從侵權法理論上講,過錯是主觀上的,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應當注意的是,民事責任上的故意和過失有別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過失,它沒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區(qū)別,也就是說民事侵權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樣的,沒有孰重孰輕之別,而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和過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區(qū)別很大,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且相應較輕。
(三)從構成要件可以看出,無過錯責任與過錯責任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區(qū)別有二:前者的行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違法性特征,后者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前者行為人不必過錯,后者有過錯。在司法實踐中應加以區(qū)別。
應將無過錯責任與一般過錯責任加以區(qū)別。特殊侵權的種類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權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憲法第41條第3款、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賠償法第2條均作了規(guī)定,雖然三者在用詞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統(tǒng)一的,并不矛盾。在法條中,雖然只有國家賠償法使用了“違法行使職權”一詞,而憲法和民法通則沒有使用,但三者都用了“侵犯”一詞。
(四)將無過錯責任與混合過錯責任加以區(qū)別?;旌线^錯是指對于損害的發(fā)生,加害人與受害人均有過錯。民法通則第131條規(guī)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贝艘?guī)定是對該法第106條第2款的補充,同樣是一般過錯責任條款,體現(xiàn)了過錯必須擔責的原則。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過錯責任的內(nèi)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問題進行的解答,過錯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包括過錯責任以及過錯推定責任,過錯責任是以行為人有過錯為構成要件。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能做遺囑執(zhí)行人嗎
2021-03-14政府征地程序有哪些
2021-01-26涉外離婚子女撫養(yǎng)權如何確定歸屬
2021-02-15圍繞注冊資金 公司法大修
2021-01-14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jù)
2021-03-05行政處罰超過期限怎么延期
2021-02-27合同和中介服務確認書的區(qū)別
2021-03-08贈與財產(chǎn)是否要交稅
2021-01-30放棄贍養(yǎng)是否可以免除贍養(yǎng)義務
2021-01-26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如何區(qū)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qū)別
2021-02-09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guī)定
2021-02-11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房地產(chǎn)開發(fā)流程(詳細)
2021-01-31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chǎn)繼承呢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