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勞動糾紛怎么解決?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可選擇以下方式解決:
1、協商: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2、調解:發生勞動爭議的,可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申請調解的可以口頭形式,也可書面形式,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必須履行。
3、仲裁: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縣(區)市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者必須注意及時申請,否則申請事項將被駁回。
4、訴訟: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不經仲裁不能直接提起訴訟。另需注意,訴訟的應當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提起,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仲裁《裁決書》即發生效力。
二、勞動糾紛常見形式有哪些?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三、勞動糾紛舉證責任在誰?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是確定糾紛屬于勞動糾紛的前提和基礎。在實踐中,勞動爭議仲裁機關規定,勞動者提起仲裁申請必須提供勞動合同,否則不予立案。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但很多用人單位為逃避責任而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仲裁機構以勞動合同作為受理依據,顯然是錯誤地適用了法律。筆者認為,只要勞動者舉證證明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仲裁機構就應當作為勞動案件受理。用人單位若否認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應當舉證證明。
綜上所述,職工在單位上班,可能因為一些事情和單位發生沖突,面對勞動糾紛,雙方首先冷靜下來,職工也不能采取過激行為。和對方協商不能解決,可以找勞動仲裁,等仲裁結果下來后,其還可以在半年內向當地法院起訴,職工自己起訴的要準備好相關證據。
勞動糾紛請律師要多少錢
勞動糾紛訴訟費是多少
怎樣確定勞動訴訟管轄 勞動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責任糾紛官司如何打
2020-11-13買到過期食品怎么賠償
2021-01-30二手房押金能退押金嗎
2021-03-16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二審是不公開審理嗎
2021-01-24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投保車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要不要賠償
2021-02-18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別光知道交錢你的車投的都是什么保險你真的了解嗎
2021-02-03不足額保險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