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勞動糾紛怎么解決?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可選擇以下方式解決:
1、協商: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2、調解:發生勞動爭議的,可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申請調解的可以口頭形式,也可書面形式,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必須履行。
3、仲裁: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縣(區)市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者必須注意及時申請,否則申請事項將被駁回。
4、訴訟: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不經仲裁不能直接提起訴訟。另需注意,訴訟的應當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提起,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仲裁《裁決書》即發生效力。
二、勞動糾紛常見形式有哪些?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三、勞動糾紛舉證責任在誰?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是確定糾紛屬于勞動糾紛的前提和基礎。在實踐中,勞動爭議仲裁機關規定,勞動者提起仲裁申請必須提供勞動合同,否則不予立案。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但很多用人單位為逃避責任而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仲裁機構以勞動合同作為受理依據,顯然是錯誤地適用了法律。筆者認為,只要勞動者舉證證明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仲裁機構就應當作為勞動案件受理。用人單位若否認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應當舉證證明。
綜上所述,職工在單位上班,可能因為一些事情和單位發生沖突,面對勞動糾紛,雙方首先冷靜下來,職工也不能采取過激行為。和對方協商不能解決,可以找勞動仲裁,等仲裁結果下來后,其還可以在半年內向當地法院起訴,職工自己起訴的要準備好相關證據。
勞動糾紛請律師要多少錢
勞動糾紛訴訟費是多少
怎樣確定勞動訴訟管轄 勞動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官司同等責任怎么賠付
2021-01-11抑郁癥離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4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贍養糾紛案件
2020-11-28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