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代通知金的情形有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除此之外,無論是用人單位過失性辭退勞動者,還是經濟性裁員,或者其他情形解除勞動合同,均無須適用代通知金。
因此,有的勞動者在主張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支付賠償金時,一并主張代通知金,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企業在上述法定情形下合法解除勞動合同但未提前30日書面通知員工的,除應依法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外,還得支付1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即員工可兼得“魚”和“熊掌”。
如企業已書面通知員工勞動合同于30日后解除,但員工認為自己可立即離職或者說可提前離職,企業是否還得支付1個月工資代通知金呢?我們認為:支付代通知金是企業的法定義務,而對于員工來說則是法定權利,而權利是可以放棄的,該放棄行為并不違反法律法規之規定。為避免員工提前離職之后就代通知金問題再行向企業主張,建議雙方可就提前離職問題通過協商文件或類似文件予以確定,以明確系員工主動放棄代通知金。
從而根據上文可知,待通知金在法律中尚未有明確規定,但在臺灣法律及理論中經常被提起。在實踐中,我們也可以將其簡單的理解為為解除勞動合同而支付的違約金。代通知金支付要求是企業和沒有過錯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時,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人員,而不是在告知勞動關系解除后,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就解除。
代通知金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協商解除要支付代通知金嗎?
開除員工是否有代通知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展疫苗臨床試驗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準
2021-03-02勞動糾紛所得是否繳納個稅
2020-12-05工傷認定時間期限延長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06法院終結執行后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1-08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域名轉讓以后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0-12-15全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一致嗎
2020-12-05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擔保合同連帶責任無效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11贈與物還沒交付可以撤銷嗎
2020-12-29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