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時應履行哪些手續?
勞動者辭職到期以后,用人單位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結清勞動者所有的工資以及為其辦理離職手續和社保轉移手續。
辭職的流程是:
1、員工原則上應提前30天將書面《辭職報告》交到人事行政部 ,并領取離職手續表。人事行政部對離職員工進行離職面談, 了解其離職原因并做記錄。
2、按照離職手續表辦理相關手續:
(1)、離職員工將離職手續表交部門負責人簽字。部門主管以上崗位需經總經理簽字。
(2)、由離職員工所在部門的助理向離職員工收回工作證,員工手冊 ,工作服 ,辦公用品,確認上交無誤后由助理簽字確認 .
(3)、由財務部檢查離職員工與公司在財務上是否有拖欠(包括所借款項 ,出差報銷 ),如有拖欠當場清還,無拖欠則由財務部在離職手續表上簽字確認。
(4)、離職員工在得到離職手續表上所有需要的簽名后,人事行政部向員工出具"關于與XX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
(5)、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員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備案手續;憑備案審核意見,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中止職工社會保險關系;同時封存離職員工的公積金。如離職員工需要轉移公積金則由人事行政部根據其所提供的新賬戶進行轉移 ,如需取出則由員工自行辦理。
(6)、人事行政部在職工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30日內,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待遇審核手續。
(7)、人事行政部將離職員工的檔案重新歸檔,同時結清工資。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不過對于勞動者來說,雖然法律規定了用人單位在未依法出具離職證明的情況下需承擔賠償責任,但根據仲裁法的規定,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需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證明。因此,即使用人單位事實上未依法出具離職證明,勞動者也應當舉證證明其存在經濟損失,并且該損失與用人單位不出具離職證明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否則其賠償主張難以獲得支持。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要履行什么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職后拖欠工資怎么算補償金
2021-02-01人身權利的概念
2021-02-13被政府質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1-03-01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交通事故簡易程序
2020-12-05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