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說的實習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并不是嚴格法律意義上的實習。通常意義上的實習有哪些情況?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法律對此有什么規定?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一、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
實習基本分兩種情況。一是實習人員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單位通過實踐進行一定的專業訓練,如《專利代理條例》中規定,初次從事專利代理工作的人員,實習滿一年后,專利代理機構方可發給《專利代理人工作證》。在這種實習中,實習人員必須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目的在于增強從事這些專業工作的熟練度,以便將來能夠較為獨立地從事這樣的職業。存在類似情況的還有律師、醫師等等。
另外一種是實習人員出于學習或者以后工作的需要在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行為,如大學生的畢業實習等。對于這種實習生與單位的關系是否屬于勞動關系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1,在校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
在校學生里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勤工儉學,這種情況下與用人單位建立的關系一般不能認定為勞動關系。根據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文件)第 12條規定: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這里實習生的身份是學生,而學生以完成學業為主要任務,不是以打工獲取勞動報酬為生,不以就業為主要目的,因而不具備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身份。
2,準畢業生進入用人單位實習
這種情況是用人單位與準畢業生達成初步意向后,用人單位要求準畢業生到其單位實習,帶有試用和考察的性質。準畢業生實習是在于接觸社會,實踐自己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以就業為根本目的。這時的實習生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實習就業協議或三方協議,或者雖什么都沒簽但是接受實習單位管理領取了單位發放的勞動報酬。準畢業生作為行將畢業的學生,具備面向社會求職、就業的條件,此情形不屬于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在司法實務中有時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以上內容由律霸小編整理提供,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相信通過上述內容,你能夠對此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實踐中認定實習生與企業之間的勞動關系是關系著勞動報酬以及一些法律后果承擔的重要問題,希望能夠引起你的重視,謝謝瀏覽!
勞務派遣中勞動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簽訂實習協議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試用期與實習期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增資后需要公示嗎
2020-12-17租期未滿房東轉租的是否需要支付轉讓費
2020-11-18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原產地標記注冊流程是什么
2021-03-09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強制執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車子沒貼保險標志如何處理
2021-03-12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期限屆滿
2020-12-06保險公司拒賠的情形
2021-01-26荒山承包年限
2020-11-07征地拆遷工作流程
2020-11-28農村拆遷后的宅基地被他人占用是否可以要求補償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