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高溫天氣下工作的勞動者,不僅身體健康受到高溫酷熱的影響,易產生昏厥、中暑等癥狀,甚至導致形成職業病,而且在高溫天氣和環境下作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勞動量,工傷事故發生的概率風險也會增加,因此,國家為了對高溫作業的職工給予適當補貼,專門制定了高溫費政策,那么,按規定高溫費哪幾個月發放?
由于我國南北方氣溫差異較大,各地發放高溫津貼的時間長短不一,正和我國各地氣溫差異有關。其中,多數省份發放時長為4個月,多為北方地區,達到11個省份。如北京每年發放的時間是6、7、8月,這3個月也正是北京比較熱的時期。其中,海南發放時間最長,時長為4-10月,達到7個月時間,緊隨其后的為重慶市,時長為5-10月,為6個月;發放時長最少為3個月,有四個省份。另外,安徽、新疆和四川等地發放高溫津貼則沒有天數的限制,規定以當地氣象臺公布的氣溫為準,當地氣溫露天在35 、室內不能降低至33 以下時,就可發高溫津貼。
根據2012年四部委聯合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都算高溫天氣。如果企業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而且,防暑降溫飲料不能充抵高溫津貼。
與此同時,該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5小時,并在12時至15時不得安排室外作業;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重勞動、中等勞動、輕勞動分別為不超過20、30、40分鐘);并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其次,各單位要建立健全防暑降溫工作制度。比如采用良好的隔熱、通風、降溫措施,積極改善作業場所的工作條件;還要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們,提供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藥品。
要注意的是,企業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以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浙江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及最低工資標準不包含高溫津貼,用人單位不得因發放高溫津貼而降低勞動者工資。需發放高溫津貼但用人單位沒有發放的,勞動者可以向用工管轄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由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給予補發;逾期未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對高溫津貼發放雙方存在勞動爭議的,也可以通過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
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在工作場所,因高溫作業或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職業病種叫“熱射病”),可申請認定工傷。認定工傷需要縣級以上醫院出具中暑(熱射病)診斷證明。經認定為工傷的,可享受工傷保險相關待遇。
綜上所述,關于按規定高溫費哪幾個月發放的問題,由于高溫費政策國家層面僅制定原則意見,具體規定由各個省份自行決定,因此,根據全國不同地區夏季高溫天氣時間跨度的長短,高溫費的發放時間也各不一樣,最長的為海南省,發放七個月時間,最短的三個省份發放時間為三個月。
2020年最新各地高溫補貼標準
2020年我國高溫補貼標準是怎樣的
勞動法高溫補貼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503201711409460
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
簡介:
專業處理借貸糾紛、離婚訴訟、人身侵權糾紛,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法務人員如何與聘用的法律顧問進行溝通
2020-11-26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交通保險最多賠多少錢
2020-12-14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投保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各受益人受益權的關聯性分析
2021-01-10保險專家提醒:先用眼再動手才保險
2021-03-07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怎么寫
2021-01-12拆遷補償不透明,可以申請信息公開嗎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