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賠償法定節假日算不算工資?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星期天和節假日不再單獨計算工資。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糾紛,勞動者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二條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員工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收到的傷害屬于工傷,在獲取工傷賠償之前需要當事人提出申請工傷賠償,鑒定工傷等級,將醫療所用的花銷的單據、材料證明收集好。工傷賠償一般在工傷保險內,可以直接向單位提出賠償申請。單位不受理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勞動仲裁。
認定視同工傷須提供什么證據
工傷認定的條件是什么
工傷到退休的工資待遇如何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破產申報債權時債權包括利息嗎
2020-11-27拘傳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2021-02-02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保險經營范圍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有限制嗎
2020-12-14被保險代理人誤導欺騙如何維權
2021-02-08保險公司能否投資不良資產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