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與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是否要繳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所以,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要交稅。
二、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是怎么規定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事實上,除了意外傷害事故當中的補償和國家補償之外,其他在工作關系當中,不管是因為什么樣的方法而取得的合法收入都是屬于依法納稅的范圍。只不過解除勞動合同也并不代表著就一定有經濟補償金的,職工既想要主動離職,又想讓公司對自己履行賠付義務是不可能的。
入職后多久簽勞動合同,如何訂立勞動合同?
到法定退休年齡勞動合同就自動終止嗎?
工傷期間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補償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人身損害賠償行業標準是什么
2021-02-11第三方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如何處理
2020-11-20土地預審流程
2021-03-15公司犯罪法律顧問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6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的證明標準和證明責任是什么
2021-01-01發票領購簿丟了怎么辦
2021-01-28代書遺囑的效力分析
2021-03-19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的法律效力怎么樣
2020-11-25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工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8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合同履行不能需要解除合同嗎
2021-01-16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坐飛機購買航空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2020-12-09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