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監護人
法定監護人,法律術語。監護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對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監護主要是保護民事行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法定監護人就是具有監護責任的對象。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二、監護人的義務
監護人員負有保護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義務。在實施義務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主要應承擔如下義務和責任:
1、必須按時送適齡的子女或其他被監護人人學;
2、必須保證適齡的子女或其他被監護人接受完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得讓他們中途停學;
3、應按規定,交納政府規定的義務教育雜費;(生活確實困難,無力支付雜費的家庭可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減免)。
4、必須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配合學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監護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長。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規定,對于那些未經批準,拒送子女或被監護人人學,以及讓正在小學、初中就學的子女或被監護人中斷學業的家長,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分別情況,給予批評教育,罰款或其他行政處分,開采取有效措施,責令他們送子女或被監護人人學。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定監護人可以是多人嗎?”的相關法律知識。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法定監護人可以是多人的,它是擇優確定監護人的。如果大家還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律霸網也提供在線法律知識咨詢,歡迎大家進行法律知識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企業破產后勞動關系自動解除嗎
2021-02-08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公示催告的適用條件
2020-11-13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繼承贈與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2020-12-03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子公司是否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資格
2021-01-22勞動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0-12-13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保險單有什么作用
2021-03-15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補償嗎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