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因此,當夫妻一方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另一方是其法定的第一順序的監護人,在沒有經過法定變更的情形,其他人不具有直接的監護權。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怎么辦
2021-02-24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保證的效力如何認定
2020-12-15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口頭約定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合同糾紛
2021-02-14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試用期的特殊規定有哪些
2021-03-06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財產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1-02-24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荒山承包有哪些相關政策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