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法中止的規定是什么?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二、訴訟中止的情形
1、在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法院應要求債權人提供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受理后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系無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訴訟;在審理中債務人出走,下落不明,事實難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借貸案件訴訟中止的司法解釋已于2015年9月1日被新的司法解釋廢止,新的司法解釋中上述規定已被刪除)
2、人民法院受理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件后,在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時,應當通知被告如欲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須在答辯期間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被告在答辯期間請求宣告該項專利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中止訴訟。專利權人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并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認為必要時,在裁定中止訴訟的同時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或者采取其他制止侵權損害繼續擴大的措施。被告在答辯期間未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而在其后的審理過程中提出無效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訴訟。人民法院受理的發明專利侵權案件或者經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維持專利權的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案件,被告在答辯期間請求宣告該項專利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訴訟。
符合上述情況的,法院應作出裁定中止訴訟。訴訟中止的裁定作出后,由當事人申請或者法院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訴訟程序恢復后,不必撤銷原裁定,從法院通知或準許當事人雙方繼續進行訴訟時起,中止訴訟的裁定即失去效力;訴訟中止前進行的一切訴訟行為,在訴訟程序恢復后繼續有效,訴訟時效的中止中如果不可抗力未發生在時效期間最后六個月有效。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民事訴訟法中中止訴訟的具體情況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對于不同的犯罪事實的認定上,由于其判罰的標準和結果是不同的,所以司法機關應當在對是否可以導致訴訟中止的條件進行認定后決定是否中止。
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中止審理程序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中止審理期限是否有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偵查階段有幾個月
2021-01-20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員工個人能否自己申請工傷
2021-01-23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申請強制執行多少天能拿到錢
2021-03-08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哪類集資房能夠轉讓
2021-02-25集資房算什么性質
2020-12-02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企業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嗎
2020-12-19加入WTO對各行業的影響:保險業國際貿易論文
2021-02-04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撤銷
2021-02-12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14土地出讓轉讓的流程
2021-02-18同樣是拆遷,公益拆遷補償怎么不一樣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