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崇左律師 無極縣律師 建德市律師 斗門區(qū)律師 浉河區(qū)律師 順德區(qū)律師 湖南律師
雖然說法律是權威的公正的,但是仍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為了保證民事訴訟的高效有序進行,維護法庭的審判秩序。我國法律中設立了妨礙民事訴訟行為處罰規(guī)定,在我國的某些地區(qū)這叫做妨礙司法公正。其實這是大同小異的,其目的和出發(fā)點都是一致的。說了那么多到底妨礙民事訴訟行為處罰具體是怎樣的?下面律霸小臂為大家搜羅了相關資料。
一、妨礙民事訴訟行為構成要件:
1、行為主體。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主體,既可以是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是其他訴訟參與人,還可以是案外人。因為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針對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的,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是其行為妨害了民事訴訟秩序,就可以對其采取強制措施,而不論其是否是案件的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
2、行為人實施了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行為人在訴訟中實施了具體的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該行為在客觀上妨礙和干擾了民事訴訟的正常進行,引起了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后果。行為可能表現(xiàn)為作為,如偽造證據(jù)或毀滅證據(jù)、指使他人做偽證等;也可以是不作為,如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絕到庭、有義務協(xié)助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人員拒絕協(xié)助人民法院開展工作等。
3、行為人實施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主觀上是故意的。所謂主觀上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希望或放任妨害民事訴訟結果的發(fā)生,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有可能造成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結果且追求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如果行為人是因為過失而造成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結果的,如因為大意或疏忽而丟失了證據(jù)等。不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
4、行為人實施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一般是在訴訟過程中。如果是在訴訟之前或在訴訟結束之后,行為人所實施的在形式上與妨害民事訴訟秩序類似的行為,雖然有可能也是違法的。但一般不能認為該行為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秩序。但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在個別特殊情況下,在訴訟外實施的行為,符合一定情形的,也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即在人民法院執(zhí)行完畢后,被執(zhí)行人或者其他人對已執(zhí)行的標的有妨害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采取措施,排除妨害,并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的規(guī)定處理。
同時具備了上述四個要件,就構成了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對行為人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二、妨礙民事訴訟行為種類:
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有下列幾種:
1、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必須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給付贍養(yǎng)費、撫育費、扶養(yǎng)費等案件中的被告和離婚案件中的被告以及被告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案件的被告。
2、違反法庭規(guī)則、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如未經允許在開庭時錄音、錄像、拍照,沖擊法庭和在法庭上哄鬧等。
3、妨害人民法院調查證據(jù)、阻礙人民法院依法執(zhí)行職務、破壞訴訟正常進行等行為,這些行為主要有: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妨害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護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xié)助執(zhí)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打擊報復;
(5)以暴力、威脅或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zhí)行職務;第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判。
4、有義務協(xié)助調查、執(zhí)行的單位或組織拒不履行協(xié)助義務,這些行為包括:
(1)有關單位拒絕或妨礙法院調查取證的;
(2)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yè)務的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后,拒不協(xié)助查詢、凍結或劃撥存款的;
(3)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后,拒不協(xié)助扣留被執(zhí)行人的收入,拒不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xù),拒不轉交有關票證、證照或其他財產的;第四,其他拒絕協(xié)助執(zhí)行的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關的司法解釋,
這些行為包括:一是擅自轉移已被人民法院凍結的存款,或擅自解凍的;二是以暴力、威脅
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查詢、凍結、劃撥銀行存款的;三是接到人民法院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后,給當事人通風報信,協(xié)助其轉移、隱匿財產的。
除上述幾種情形之外,還包括惡意訴訟、惡意調解以及惡意逃廢債務的行為。人民法院受案之后,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財產追索債務的行為也是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
三、妨礙民事訴訟行為行為特點:
(1)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強制性手段,其目的在于排除妨害,保證民事訴訟順利進行。
(2)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于民事訴訟的全過程,既包括審判階段也包括執(zhí)行階段。
(3)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的對象比較廣泛,既包括案件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也包括妨害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外的人例如旁聽群眾。只要他實施了妨害訴訟秩序行為,阻礙了訴訟的正常進行,法律都要對其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
(4)在適用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在適用時,依照行為人妨害民事訴訟的程度輕重不同,既可單獨適用某一種強制措施,也可以將幾種強制措施合并適用。
四、妨礙民事訴訟行為強制措施種類:
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妨害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種類有以下五種:拘傳、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拘留。
1、拘傳拘傳是對于必須到庭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強制被傳喚人到庭參加訴訟活動的一種措施。
2、訓誡訓誡是人民法院對妨害民事訴訟秩序行為較輕的人,以口頭方式予以嚴肅地批評教育,并指出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危害性,令其以后不得再犯的一種強制措施。
3、責令退出法庭責令退出法庭是指人民法院對于違反法庭規(guī)則的人,強制其離開法庭的措施。
4、罰款罰款是人民法院對實施妨害民事訴訟行為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人,責令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交納一定數(shù)額金錢的強制措施。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10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5、拘留拘留是人民法院對實施妨害民事訴訟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人,將其留置在特定的場所,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拘留期限為15日以下。
除上述強制措施外,民事訴訟法還規(guī)定,妨害民事訴訟行為情節(jié)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妨礙民事訴訟行為處罰是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事件作出不同的處罰決定。輕者會被訓誡重者可能會觸犯刑法。法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但是這自由是相對的,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我們的權利。表達意見在要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用合理合法的方式進行。
妨礙公務罪量刑標準是什么?妨害公務罪的司法解釋有哪些?
妨礙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有哪些?
2020年最新最高法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區(qū)樓頂是私人所有還是大家共有
2021-02-11銀行帳號被法院凍結結案后法官不解凍怎么辦
2021-03-08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2021-01-31解約定金解除合同的時間
2020-12-22商標轉讓可以無償贈予嗎
2021-01-01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jù)
2021-02-22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棚戶區(qū)改造標準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1土地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yōu)先權是指什么意思
2020-12-23國有企業(yè)職工住房拆遷補償
2020-12-27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28房屋的補償安置方式是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