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哪些情況應該回避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2-07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重婚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2021-01-16什么情形一審就終審判決
2020-12-26事實婚姻關系的子女怎么上戶口
2021-02-21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限制
2021-02-02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保戶須知
2021-03-25農村機動地能買賣嗎
2021-02-12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