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法院執行有關判決的時間限制,以提高辦事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可是,由于相關知識的來源有限,很多人對執行時間的具體規定不太清楚。那么,判決下達后執行局不執行怎么辦?為此,小編在下文中整理了該問題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法院執行局?
法院執行局與執行庭合署辦公,為人民法院內設執行機構是對判決結果的執行機構。其主要工作職責是根據級別管轄,執行本院一審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民事制裁決定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執行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理決定;執行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和調解書;執行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關于追償債款、物品的債權文書;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執行上級法院指定執行的案件,執行受托執行案件,辦理受托及委托執行案件的相關事宜,負責對下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辦理下級人民法院或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案件。
二、相關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107條:“人民法院執行生效法律文書,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執行結案,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也就是說:如果執行中沒有需要中止執行的情況,法院應當在6個月內執行終結;但有本院院長批準的,還可以延長。
三 、執行局遲遲不執行解決辦法:
(1)多和執行員溝通,看是否有中止執行的裁定、是否法院院長批準了延長執行,詢問執行緩慢的原因,盡量和執行員協商解決(現在執行很難,執行員的壓力也很大,盡量溝通吧)。
(2)你己也盡量查找并向執行員提供被執行人財產的準確情況,爭取早日拿到執行款。
(3)如果法院無故拖延執行,你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32的規定,向上級法院反映:上級法院發現下級法院的執行案件(包括受委托執行的案件)在規定的期限內未能執行結案的,應當作出裁定、決定、通知而不制作的,或應當依法實施具體執行行為而不實施的,應當督促下級法院限期執行,及時作出有關裁定等法律文書,或采取相應措施。對下級法院長期未能執結的案件,確有必要的,上級法院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與下級法院共同執行,也可以指定本轄區其他法院執行。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簡單來說,如果人民法院執行局不執行,可以先和執行人員協商,實在不行也可以向上級法院反映。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還可以繼續瀏覽延伸內容,咨詢執行局不執行的相關律師。
法院立案后下個程序是什么?
在法院強制執行費用規定中,費用是如何收取的
法院可不予執行哪些仲裁裁決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反擔保不動產未經抵押登記有效嗎
2020-12-24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在商場摔傷,商場不理怎么辦
2021-01-03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電子保單好不好呢
2021-02-08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土地流轉補償協議是怎樣的
2020-12-02法律規定農村責任田能買賣嗎
2021-03-10在禁養區內,有環評還是要拆遷嗎
2020-12-11拆遷安置房名額轉讓協議糾紛怎么解決
2020-11-242020年各地最新征地拆遷補償標準從哪獲取
2021-02-01拆遷范圍是有哪一級政府劃定的
2021-01-18拆遷安置房質量有問題,拆遷戶可以拒絕收房嗎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