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員在什么情況下必須回避
①是案件當事人或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
③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
④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⑤對承辦的案件先提供過咨詢的;
⑥現任當事人法律顧問或代理人或曾任法律顧問離任后不滿2年的;
⑦與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單位工作且離開后不滿2年的;
⑧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
⑨擔任過本案或與本案有關聯案件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⑩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事項。
二、申請仲裁員回避有哪些程序
(1)回避申請的提出時間。仲裁員自行回避的提出時間,法律無明文規定。對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時間,則是有時間限制的。這種時間限制與訴訟時效期間是不同的,在法理上稱之為除斥期間,即當事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間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當事人不行使權利,權利即消滅。因此當事人若未在上述期間內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回避的權利即喪失。
(2)回避決定的作出。無論是仲裁員自行提出回避,還是當事人依法提出回避申請,仲裁員是否回避,都要由特定的機構或特定的人員對回避理由予以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回避的決定。我國將決定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權利賦予了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3)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當事人申請回避時應當說明事實和理由并舉證,即所謂 誰主張、誰舉證.這樣以便仲裁證據以進行審查,作出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決定;也防止一方當事人濫用回避申請權,拖延時間。我國法律和各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及仲裁員守則》對回避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以保證仲裁裁決的公正性。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如發現仲裁員有應當回避的事由,可能作出不公正的裁決,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提出回避申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仲裁過程中,若仲裁員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話,就算仲裁員沒有自行回避,作為案件的當事人、代理人也是有權申請仲裁委員會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而提出回避的時間,卻有一定的限制,即在收到組庭通知之日起15天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勞動仲裁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無產權安置房繼承要繳稅嗎
2021-03-03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人身保險
2021-01-02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的
2020-12-09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還能進行法律維權嗎
2021-02-19補償不合理找誰來處理
2021-03-22拆遷的是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2-09宅基地證寫自己名字戶口遷出拆遷是否有回遷房補償
2020-12-10無證房屋拆遷補償怎么計算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