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誣告陷害罪要賠錢嗎?
如果有實際經濟損失,或被誣告人被拘留,就需要賠償。如果只是精神損失,就沒有賠償。
誣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二、誣告陷害罪賠償標準
誣告陷害罪賠償標準法律沒有明文的規定,但司法實踐中,一般是根據誣告陷害行為給被誣告人造成的損失而定的,通常是要求進行精神損失的賠償。
三、誣告陷害罪量刑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四、本罪與誹謗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點表現在都是捏造事實,而且誹謗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實。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綜合上面所說的,誣告陷害就是屬于利用不合法的事實而進行傷害他人,這種行為就會讓他人的利益受到損失,而對于此行為不僅要賠償受害者的損失,從而還會承擔刑法的責任,所以,案件的處理都是有會結合不同的情況來處理的。
誣告陷害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嗎
誣告陷害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誣告陷害罪是自訴案件嗎?自訴案件范圍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產抵押借款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0-12-10法人的人身權利種類
2021-03-24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嗎
2020-12-12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老板一直拖工資怎么辦
2020-11-25民間借貸房屋抵押過戶犯法嗎
2020-12-09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老人死后農村股份誰繼承
2021-01-14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保險公司的押金會退還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