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差異
只是“贈與”往往只是贈與某人,如小王將乒乓球拍贈與小劉
“贈予”則可以是某物,如,小王生日那天,小劉對其說生日快樂,并贈予乒乓球拍。
因為“予”本身就含有給某人的意思,所以有時候可以不用接人,直接接物;但是,“與”后面就只能是接人,指向受贈對象。
兩者都是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也有口頭合同和其它形式)。
贈與雖然不可能成為社會中財產所有權移轉的主要形式,也起不到直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在現代社會,贈與仍具有相當的社會意義:贈與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財富平衡分配;另一方面,贈與可以溝通贈與雙方當事人的感情,進而融洽社會氣氛,減少社會矛盾。贈與合同是典型的無償合同和單務合同,即贈與人無對價而支付利益,受贈人不負擔任何對待給付義務既可獲得利益,這一合同關系導致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嚴重違反公平和等價有償的交易原則。因此,為均衡贈與人與受贈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贈與合同的立法中,立法者都盡可能采取措施優遇贈與人,
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是在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物交付之前,贈與人得基于自己的意思表示撤銷贈與的權利。《合同法》第186條規定了贈與人享有任意撤銷權,即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其目的就是賦予贈與人與受贈人達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實現前以悔約權,使贈與人不致因情緒沖動,思慮欠周,貿然應允將不動產等價值貴重物品無償給與他人,既受法律上的約束,遭受財產上的不利益。
相關法律
中國合同法在附義務的贈與合同中只是規定了贈與人應當在附義務的范圍內對贈與的財物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瑕疵擔保義務,但并未規定贈與人在這種情況下的撤銷權應否受到限制。有學者認為,除法律規定不得撤銷以外,贈與人可行使撤銷權,但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受贈人可在所履行義務范圍內請求賠償,因為在此范圍內贈與雙方形成對價關系。《合同法》第195條規定:“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本條規定實際上賦予了贈與人窮困之際的不履行權。本來,根據誠實信用的原則,贈與合同在基于雙方的合意成立以后,就具有約束贈與人的效力,無論其財產發生何種變化,他都應當依約履行,但是由于贈與合同畢竟具有不同于一般雙務合同的單務性,“舍己為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道德準則作為對常人的要求畢竟過高。因此,在贈與人的財產狀況惡化之時,法律本著人之常情,特創設“窮困之際的不履行權”以使贈與人“先行自謀,而后謀人”、“先己后人”。由此可見,贈與人的“窮困之際的不履行權”實乃“同情弱者之一種道德化之規定”。
對于你提出的“贈予和贈與的區別”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兩者都是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的效力意思表示真實與否
2020-12-19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