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械斗毆定義怎么解釋?
關于“械”的界定。
對于“械”,一般理解為“器械”、“武器”,筆者傾向與《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的“兇器”作等同理解。當然,這里的“械”應當具備堅硬的物理屬性,不把一些有毒、有害的液體、氣體包括在內。
(1)既然《刑法》把“持械聚眾斗毆”作為聚眾斗毆罪的加重處罰情節,說明它的社會危害性遠遠大于一般普通聚眾斗毆,如果持械斗毆正常情況下明顯不致導致他人重傷或者死亡,則不足以為加重處罰提供正當性,在聚眾斗毆造成他人重傷的情況下,按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時,一般也是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間處罰,如果持械使用的結果沒有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明顯不符合罪刑相當原則,既然《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了轉化定罪,就意味著按第二款處罰就比按第一款處罰要重。
(2)聚眾斗毆罪侵害的法益是公共秩序,而不是參與斗毆者的人身權利。對于沒有參與斗毆的社會公眾來講,對其主要的不利影響是恐慌,而不是傷害。因此,持械聚眾斗毆中持的“械”必須是在正常情況下看來能夠“明顯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能夠造成公眾的緊張、不安甚至恐懼,普通的打架斗毆顯然達不到這種情形,持有普通的能夠造成他人輕傷害的“械”,也不會足以造成公眾的恐慌,也不符合公眾認識,違反了國民預測性,既然《刑法》要對此種情形加重處罰,必須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在日本,西田典之教授也認為兇器需要“在外觀上足以使人產生危險感、不安感”。大谷實教授也持類似觀點。
因此,筆者認為象管制刀具、槍支、鐵棍、斧頭等明顯能夠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器械認定為持械的“械”,而木棒、木棍、酒瓶、磚頭等不宜認定為“械”
綜上所述,根據刑法的條文規定,持械是聚眾斗毆罪的法定加重情節,那到底什么情況可以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呢,還需要依據刑法條文的解釋原則對持械斗毆進行解釋,小編已經在上文告訴大家持械斗毆定義怎么解釋了,相信大家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如果發生持械斗毆的情況時還是要及時報警處理的。
?對打架斗毆處罰是怎樣的
?聚眾斗毆主犯能保釋嗎?保釋要如何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買房程序有哪些
2020-11-10地役權有哪些特征有哪些
2021-02-11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虛假離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7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哪些問題涉及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3-06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個人保險代理人將收取的保險費占為己有應如何定性
2021-01-22申請宅基地資格與流程是什么
2021-01-21什么是拆遷安置過渡期限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