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法律制度是非常的完善的,對于我們人民也是有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對于我們人民最重要的法律制度一般就是民法總則了。民法總則是有附加條件的,附加條件是民事法律行為,指約定的事件就是附加條件。那么民法總則附加條件是什么?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約定以將來可 能發生的事實為條件,并把該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確定民事 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之依據的民事行為。
條件的成就與否,應以客觀規律決定,當事人不得惡意促成或阻礙。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 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 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钡谝话傥迨艞l規定:“附條件的民 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 不成就。”根據條件對法律行為效力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將所附條 件分為生效條件與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民事法律行為 中所確定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要在所附條件成就時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既可以附生效條件,也可以附生效期限。
1、民法總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倓t編是民法典編纂工作“兩步走”中的第一步,其內容是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各分編??倓t編和各分編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承擔著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的任務,可謂公民社會生活的“總規矩”。
2、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大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總則正文
第一章 基本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第二節 監 護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第三十一條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對于民法總則的附加條件是什么的問題,可以看出一般都是指的雙方約定的事物就是附加條件。對于這個方面我們國家的規定是非常的完善的,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民法總則就是針對我們人民規定的法律,所以說民法總則對于我們很重要。
民法總則宣告死亡婚姻關系的條文內容是什么?
民法總則全文
宣告失蹤順序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流轉最新補償標準
2021-01-20公安局有權沒收違法所得嗎
2020-11-22人事爭議被申請人提交答辯書的限期是多久
2021-01-09事業單位法律顧問聘用合同
2021-01-02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商業養老保險真的能夠養老嗎
2021-03-13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人壽保險保險費的繳費方式
2020-11-23拆遷款是否是誰簽字誰拿,政府給別人怎么辦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