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四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認為應由直接侵權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雇主不承擔責任;第二種,認為應由雇主和侵權第三人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第三種,認為雇員既可以要求雇主承擔責任,也可以請求侵權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其享有選擇請求權;第四種,認為對于工傷事故,應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雇主不承擔責任,但侵權損害賠償低于工傷保險賠償的,其差額部分由工傷保險賠償予以補足,但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不應計算在扣減范圍內,其責任性質是一種補充責任。對此,《人身賠償解釋》第11條第1款規定:“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該條基于雇主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人身賠償解釋》起草人認為這種賠償責任性質是一種不真正連帶責任。
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因未考慮雇傭關系的特點顯然不正確,第二種觀點忽視了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的區別,兩者在債務發生的原因、主觀目的、法律效力、法律要求和債務人的責任分擔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不同,不能混淆。由于雇主對雇員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根據安全保障義務基本原理,對第三人致雇員傷害的賠償責任,應按補充責任處理較為妥當。但筆者不同意補充標準以工傷保險賠償為標準,因為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賠償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而且對不屬于工傷事故的雇員傷害無法按工傷保險處理,按工傷保險賠償標準補充賠償差額,沒有法律依據。根據侵權法原理,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中,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侵權責任,是一種補充責任。雇傭關系中雇主對雇員的職業活動負有安全注意和勞動保護的職責義務,即安全保障義務,這是一種法定義務。該義務不僅包括雇主不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而直接致使雇員遭受人身損害,而且包括雇主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不使被保護人(雇員)遭受第三人的損害。如果雇員人身損害系第三人實施的加害行為所致,而雇主作為安全保障義務人沒有疏于保障義務的過錯的(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不具備),該第三人為侵權人,其應當對受害人之損害后果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按照《人身賠償解釋》的規定,雇員可以要求雇主承擔全部責任,此后雇主可向第三人追償。該規定的確可以充分、有效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但未規定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追償不能應如何救濟。
深度閱讀:
讓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有法可依
人身傷亡損害賠償的標準和范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生在校自殺學校需擔責嗎
2021-03-14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家庭暴力簡介與家庭暴力類型有哪些
2021-02-27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失業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2021-02-18拆遷時以航拍圖確定房屋是否合法,正確嗎
2020-12-09福建省地方稅務局關于福州市拆遷工程處等3個單位拆遷業務營業稅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