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主體及認定的三大標準是什么
一、勞動關系的主體
勞動關系中的一方應是符合法定條件的用人單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須是符合勞動年齡條件,且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的能力的自然人;勞務關系主體類型較多,如可以是兩個用人單位,也可以是兩個自然人。法律法規對勞務關系主體的要求,不如對勞動關系主體要求的那么嚴格。
1.員工:員工,也稱為農民工、雇員、雇工、受雇人、勞工,是指在就業組織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經營決策權力并從屬于這種權力的工作者。員工的范圍有藍領工人、醫務工作者、辦公人員、教師、社會工作者、中產階級的從業者和底層管理者,不包括自由職業者、自雇傭者。
2.工會:工會是勞動者(雇員)組成的旨在維護和改善其就業條件、工作條件、工資福利待遇以及社會地位等權益的組織,工會主要通過集體談判方式來代表勞動者(雇員)在就業組織和整個社會中的權益。
3.雇主也稱雇傭者,是指在一個組織中,使用雇員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并向雇員支付工資報酬的法人或自然人。在中國,雇主是一個新的概念,在現行的勞動立法中沒有使用這一概念,而是普遍用“用人單位”。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和諧穩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4.政府:在現代社會中,政府的行為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政府作為勞動關系的主體一方,在勞動關系的運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確立勞動關系的三大標準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認定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這三條標準實際包括對“用人單位”、“勞動行為”、“勞動者”三方面的考察。“用人單位”必須是我國勞動法中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而“勞動行為”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具體勞動,并獲得報酬的過程。“勞動者”同樣必須具備合法的資格。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勞動關系的主體以及勞動關系的認定標準以及相關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勞動關系以及勞動合同這方面的法律問題,可以與律霸網的律師取得聯系進行咨詢,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鐵路征地補償新標準是什么
2020-11-18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進行交易嗎
2021-03-17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2021-01-28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過期了怎么辦呢
2020-12-30土地承包年限
2021-01-04施工承包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9承包林地有林權證嗎
2021-01-18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