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給公司造成損失有哪些情形
在企業用工管理實踐當中,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導致企業損失:如勞動者未履行提前通知義務而徑自離開工作崗位,使得短期內企業無法補充人員或者,有些公司的重要項目可能因勞動者的不辭而別而無法完成,造成外部的商業違約風險,間接給公司造成損失;
(二)勞動者違反相關約定導致企業損失,如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泄漏用人單位商業秘密從而導致企業利潤下滑產生經濟損失;
(三)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勞動者職務行為導致企業損失,主要表現為沒有按照崗位職責履行自己的義務,有未盡職責的嚴重過失行為或者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故意行為,使用人單位有形財產、無形財產遭受重大損害的情形。比如,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理違反風險控制規定隨意放貸,從而造成的銀行呆賬壞賬。
員工離職后是否承擔保密義務
實踐中也主要通過與員工簽訂保密合同要求承擔保密義務。如,《深圳經濟特區技術秘密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企業要求員工保守企業技術秘密的,應訂書面的保密協議。沒有書面的保密協議或協議不明確的,員工的保密義務截止該員工離開企業之日”,同時國家科委《關于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技術保密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保密期限。顯然,約定保密義務是有期限的。
問題是期滿后,商業秘密如何保護?(因為員工工作關系知悉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是正當途徑,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披露,允許他人使用是不受《反不正當競爭法》制約的)。若此時“商業秘密”仍符合商業秘密保護條件時,司法實踐中也往往采用誠信原則來要求員工繼續保密。但動輒以處于抽象的補充規定地位的誠信原則作為救濟手段,未免是法律的不健全。而且,保密合同違約要件與商業秘密事前救濟的要求是不相容的。根據保密合同,只有違約出現時,秘密持有人才成為違約權利人,才能要求員工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但此時商業秘密可能已不復存在,進入了公知領域。實踐中也常常出現權利人發現相對人有侵害商業秘密的危險卻苦于無從尋求救濟的情況。
職工給公司造成損失有哪些情形?一旦單位給職工帶來了損失就應該要及時的承擔責任,如果自己彌補不了就應該要請求單位降低處罰承擔過錯。要是職工給公司造成損失不知道該怎么樣承擔,要解決建議你來律霸網找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1保證書里面的提到賠償費用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訴訟時效
2020-12-21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土地使用權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20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保險公司能幫助索賠嗎
2020-11-25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