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92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具體說來:
(1)返還原物;
(2)受領標的物為金錢的,應同時返還自受領之日起的利息;
(3)受領標的物有孳息的,也應一并返還;
(4)應返還的原物因毀損丟失或其它事由而不能返還的,應按物的價值予以返還。例外的,連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常見的連續性合同主要有:、借用合同、、雇用合同以及其它以使用或提供勞務為內容的合同,由于這些合同在內容上的特殊而無法恢復原狀,故這些合同的解除,就無溯及既往的效力。即合同的解除只向將來發生效力,解除并發生的給付行為有法律依據而有保持力,但尚未履行的義務被免除。
2、關于損害賠償
合同解除時能否請求損害賠償,請求何種損害賠償,各國立法有所不同,大體說來有以下幾種立法例:
(1)合同解除排斥損害賠償,即規定當事人在解除合同時不能請求損害賠償,若請求損害賠償,則不能解除合同,其立法理由為:解除是以使合同恢復到與訂立以前同樣狀態為目的,解除使合同關系溯及到成立時消滅,因不履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因而也不得不消滅。德國法是采取此立法的代表;
(2)合同解除與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并存,其立法理由為:因債務不履行而發生損害賠償,在合同解除前即已存在,不能以合同解除而變成不存在,法、日等國采取此種法例。
(3)合同解除與合同消滅的損害賠償并存,其立法理由為:合同既然因解除而就放棄了,就不應該在承認以其與合同所產生的債務不履行為理由的損害賠償,但對于信賴利益的損害,應依法賠償。
瑞士債務法采取此種立法例。根據我國第115條與《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并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的權利,同時為了切實保護過錯方的合同權益,合同解除時,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者外,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范圍,不僅包括債務人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而且包括因合同解除而產生的損害賠償,因合同解除而產生的所應賠償的損害一般包括:
(1)債權人訂立合同所產生的必要費用;
(2)債權人因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準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3)債權人因喪失同他人訂立合同的機會所造成的損失;
(4)債權人已經受領債務人的給付物時,因返還該物支出的必要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店鋪轉讓交易沒有達成但是被別人收了款怎么辦
2020-11-24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國有公司出資成立的公司是什么性質
2021-03-24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給別人做擔保算負債嗎
2021-03-10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可以提前取出養老保險金嗎
2021-01-26保險法司法解釋三對夫妻保單業務的影響有什么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