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1234人看過

一、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融資困境

1、企業貸款難和銀行放款難并存

首先,企業貸款難。第一,抵押難。中小企業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低。目前抵押貸款抵押率,土地、房地產一般為70%,機器設備為50%,動產為25%~30%,專用設備為10%。第二,擔保難。主要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人,效益好的企業既不愿意給別人作擔保,也不愿意請人為自己作擔保,免得給自己添麻煩。其次,銀行放款難。根據2008年廣東省經貿委中小企業局對345家中小企業的調查中可知,當企業出現資金困難時,超過70%的企業選擇通過商業銀行和信用社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

2、缺少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

從總體上說,國有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力度在逐漸增大,但與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20世紀90年代我國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比例一直是在10%左右徘徊,年均增幅略有增長,而從國有銀行貸款比例則更為低下,還不到10%,中小企業的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就一直處于非常低的水平。

3、融資渠道單一和窄小

我國直接融資渠道窄。由于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以及公司債券發行的準入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雖然深圳中小企業板已經建立,但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仍是少數。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剖析

1、金融機構方面存在的原因剖析

(1)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放貸成本較高。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放貸所涉及的經營成本大大高于大型企業。由于金融機構貸款的發放程序、經辦環節等大致相同,而每戶中小企業平均獲得的貸款規模大大低于大企業,因而中小企業每筆貸款的經營成本對金融機構來說相對較高。據不完全調查,大額貸款的運作費用為貸款總額的03%~05%,而向中小企業的貸款金額較少,運作費用卻高達2.6%~27%[3]。貸款管理的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融機構放貸的積極性。

(2)金融機構“親大遠小”傾向突出。金融機構為了降低信貸風險,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來降低壞賬的發生率。如授信規模的規定就限制了銀行向中小企業融資。國有銀行的授信,一般是對較大企業,大企業的各項信用指標是中小企業無法相比的,這種狀況客觀上對中小企業形成了信用標準歧視。由于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放貸獲得的收益相對較低,而承擔的風險相對較高,使其收益與放貸所承擔的風險不相稱,導致“親大遠小”傾向突出。

(3)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目前,在我國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中,缺乏民間融資機構。中國資本市場發育遲緩且十分不規范,因此,居民手中的貨幣只能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增值,而專門的民間融資機構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發展民間融資機構,可以有效地引導居民資金流向效益高的投資領域,從而實現資金的最佳配置和運用,如果民間融資機構能夠發展并逐步壯大,就會有效地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2、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剖析

中小企業除由于自身規模小,資產數量有限,提供貸款的抵押和獲得擔保的難度大外,其自身的認知和內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各類金融機構對其融資。

(1)中小企業在融資問題上存在認知偏差,導致其信用問題直接影響外部融資。一些中小企業對其承擔風險能力的認知上存在偏差。一些企業主偏向于過度追求發展速度,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經營不夠穩健;在過度追求暴富的浮躁心理等非理性思維支配下,往往風險意識不足,易產生盲目樂觀情緒。同時,在財務管理方面,一些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在資金運用、債務管理方面沒有系統化的知識和風險意識,導致企業承擔債務過多,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

(2)企業高比例停業或倒閉使金融機構放貸風險加大。中小企業的不穩定性及高歇業率或倒閉率,以及中小企業在市場變動和經濟波動中表現出的脆弱性,都是金融機構惜貸的主要原因。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近30%的中小企業在兩年之內就退出市場,近60%的中小企業在4~5年內消失[4]。如此高的倒閉率和歇業率,使得金融機構放貸時慎之又慎,加之放貸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較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自是在情理之中。

(3)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造成信息不對稱,報表披露不真實。銀行惜貸是為了逃避風險,而風險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對稱。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是會導致逆向選擇。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指的是:貸款者和借款者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性,即有關借款者的信譽、擔保條件、項目的風險與收益等,借款者比貸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優勢。由于逆向選擇使得貸款可能招致信貸風險,貸款者可能決定不發放任何貸款,即便市場上有信貸風險很小的選擇。

3、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體系不夠合理,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只有完備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體系以及高質量的服務水平,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條件。但是,現有的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發揮的作用卻十分有限,有的為了自身利益,還提供虛假信息。這就使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誠信度問題、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溝通問題、透明度問題等得不到有效解決。

三、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平臺

1、銀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的對策

作為貨幣信用的銀行可以通過金融產品創新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金融企業靈活的融資手段和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因此,要大力改善銀行對中小企業整體的金融服務質量,尤其是要積極進行金融產品的學習、引進和創新來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如開發適用于資金周轉較快中小企業的以應收賬款為保證的金融產品創新,特別是票據融資業務。此外,**資產融資也很值得借鑒。鑒于民營企業融資結構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不同地區在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的制度安排和環境建設上應當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經濟發達地區需要加快發展股票融資、企業債券、企業融資券和銀團貸款等規模化融資方式,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融資租賃,運用金融杠桿促進民營企業擴大投資規模、提高產業層次[5]。欠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則需要加大信用環境整治力度,扭轉信貸資金外流局面,同時針對小型民營企業信息封閉的特點,通過疏導和規范民間融資來彌補正規融資缺口。

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首先,逐步規范、完善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的主要著力點。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作用,實踐中可以重點考慮兩種模式――一種是政策性擔保機構通過股權的多元化來拓展資金來源,即在政府財政出資占多數比例的前提下,吸引一些中小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入股來擴大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另一種是創建企業互助擔保協會,即由政府注入一定資金作為協會擔保基金,會員企業將有效凈資產作為有效擔保基金,同時會員按凈資產的一定比例交納擔保基金。其次,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兩級信用擔保體系。由省級和國家級的擔保機構作為基層市、縣級貸款擔保機構的再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基層貸款進行再擔保,以增強其抗風險能力。

3、規范非正規金融

合伙投資、互助基金、民間(商業)信用等各種非正規金融是解決中國現有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啟動民間投資,推動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應該采取相應措施鼓勵和保護民間資本介入融資市場。加大開放力度,取消一些領域對民間資本進入的限制,在放寬投資領域方面應當堅持“凡是鼓勵和允許外商投資進入的領域,均鼓勵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開啟民間資金的多種投資“渠道”,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國債、開放基礎設施鼓勵民資進入這些相關領域。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馬飛

馬飛

執業證號:

15108201510606237

四川劍州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馬飛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