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應由違約或侵權行為人承擔。證券市場的特殊性在于,違約可能不造成損失(直接損失),只是可得利益的損失。如果經過很長時間再買賣,對券商不公平。股票市場違約應考慮損失的存在和因果關系問題。北京有一個案件,某股民在證券公司開了帳戶,填了賣出單,發現該公司未經其許可,指定另一個地方交易。以前股民有了股東卡后可以在任何一個證券公司下單,后來只能在一個證券公司(指定交易),交易沒做成,股民告到法院,要求股息和配股權、高價賣出的差價。證券市場是有特殊標準的,證券市場沒有平均利潤,與一般交易不同。國外還有期權交易,因此證券市場行情無法預測,而且絕大多數股民的判斷還是不準確的,具有投資性。一般買賣違約了,有平均利潤,有地區差價、批零差價、時間差價等,證券則不同,一點的利益就是可得利益。事后判斷的最高點是不能做為損失依據的。股票是種類物,沒有買進,第二天可以再買,券商只能承擔兩天內的差價,下降了反而沒有損失,否則按最高價對券商是不公平的。或找出平均價,這也是事后計算的,把起訴當作避免投資風險的手段。法院最終判決,承擔實際買了以后與原預定買入時間差價,但我認為還要看股民是否真的買了,有買的真實意思表示(賣出也一樣),如果沒有買,則他沒有請求的意思,因此也就沒有獲得利益的后果。股票市值只能做財產數額的參考。
注意兩個原則:取得利益要有買賣的意思表示;股票與變現的利益只取其一,不能留有股票還要差價,因為你要取得差價必須賣掉股票。有這樣一個案例,甲借了乙的一些股票,變現后到期不能償還,股票一直在漲,于是甲乙達成協議,按當時上漲的市場價由甲給付乙現金。但甲仍未給付,乙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二次上漲的價格。我認為你已沒有股票了,無法再有第二次上漲,除非你又買進,但并未得知你有無買入意思表示,且這與本案無關。堅持一個原則,如果想變現就必須賣掉,再上升的利益不可請求
票據法若干問題研究
雖然票據法已實施好幾年了,我認為審理有關票據法的案件時一定要小心,因為法律規定本身有問題。例如,票據法的有些規定與票據法原理是相違背的,有些條款本身就是矛盾,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修改票據法。聽最高院說,票據法的解釋要出來,但我不明白,票據法那些有問題的條款,怎么解釋,他們說那就盡量不解釋,因為怕越解釋越錯,還不能修改本身有問題的法律,我想這個解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票據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銀行貸款擔保的流程是什么,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27離婚后辦理房屋轉移登記要什么材料
2021-03-10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4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殘幣、污幣如何正確兌換
2021-02-10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做好因國際金融危機引發案件工作的通知
2021-02-11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被保險人未履行風險增加的通知義務怎么處理
2021-02-02只因丟失“費用結算收據” 理賠竟打折
2020-12-05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0-12-12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非農業戶口如何補償
2020-12-062020年因修建高鐵而拆遷農房,具體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