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在執行生效法律文書過程中,經常要作出各種裁定,如對案外人異議裁定、執行回轉裁定、不予執行裁定、財產保合裁定、終結執行裁定等。如果發現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確有錯誤的應按何種程序糾正呢?能否對這些裁定進行再審呢?筆者從進入再程序的三種途徑來對此進行分析。
一、檢察機關能否對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提出抗訴的問題。
對于檢察機關監督抗訴的范圍,是法院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作出的所有生效判決、裁定,還是僅限于在某些程序中作出的生效裁判,一種意見認為,抗訴監督的范圍應當及于民事訴訟全過程,對民事訴訟過程中作出的所有生效裁判均應列入抗訴的對象。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檢察機關可以提出的抗訴的裁決僅限于法院在審判程序中作出的某些裁判,可以抗訴的裁判必須滿足事后監督的要求,對于執行中的裁定,先予執行裁定,財產保全裁定、破產程序中的裁定等不能提出抗訴。筆者認為,后一種觀點是正確的。理由是:第一、從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立法意圖來看,檢察機關的抗訴屬于審判監督程序之一種,而審判監督程序在體系上排在第二編審判程序的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特別程序之后,這種排列表明審判監督程序是專門用來糾正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結束后已生效的錯誤裁判的。第二,從審判實踐看,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不是事前監督,也不是事中監督,而是事后監督。檢察機關的抗訴僅僅是為了啟動再審程序,再審程序開始后,即不再介入任何一方,抗訴的對象應是案件的結論性處理結果,而并非程序性處理結果。因此,檢察機關既不能通過提起訴訟對正在進行的審判活動進行監督,也不能通過參加訴訟對正在進行的審判活動進行監督,只能等到訴訟結束、法院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后,才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進行監督。檢察機關的抗訴受到時間上和程序上的雙重限制,前一重限制表明檢察機關不得單獨對法院在糾紛過程中對管轄權異議、財產保全、先予執行、中止審理等裁定提出抗訴,后一重限制實際上意味著只有當錯誤裁判被納入審判監督程序的范圍且可以適用這一程序再審的,檢察機關才能夠提出抗訴。第三、1998年7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5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發現本院作出的訴前保全裁定和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確有錯誤以及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的訴前保全裁定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處理的批復》第二條規定:“人民檢察對人民法院作出的訴前保全裁定提出抗訴,沒有法律依據,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不予受理。”另外,1999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對已生效的中止訴訟的裁定能否提出抗訴》的答復認為:“人民法院作出的中止訴訟的裁定并不是對案件最終處理,也不是訴訟程序的終結,人民法院無法進行再審。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中止訴訟的裁定,不宜提出抗訴。但是,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中止訴訟的裁定確屬不當的,可采用檢察意見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因此,對于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人民檢察院不能提出抗訴。
二、當事人能否申請再審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蹦敲?,條文里面的“裁定”是指所有的裁定還是部分的裁定呢?如果是部分裁定又是指哪些裁定呢?新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08條規定“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裁定,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這一條就明確了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的裁定的范圍僅限于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的裁定。那當事人對其他裁定不服的,如何處理?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按法律操作。如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钡诙倭愣l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008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復議如何處理作了詳細的規定。可以,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是不能申請再審的。2002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第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民事案件的再審申請不予受理:(一)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二)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和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三)人民法院判決、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但當事人就財產分割問題申請再審的除外?!币虼?,如果當事人就此類裁定申請再審,法院不應受理。
三、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再審的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有人認為,里面的“裁定”是指所有的裁定,因此,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理所當然可以再審。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首先,對條文里面的“裁定”應作狹義的理解。從民事訴訟法的編排體系看,審判監督程序是在第二編審判程序中的第五種程序,排在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特別程序之后,這種排列表明審判監督程序是專門用來糾正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結束后已生效的錯誤裁判的;而執行程序在民事訴訟法的第三編,人民法院的執行活動是實現裁判文書的司法過程,在執行過程中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執行工作的實際需要而作出的裁定,并非是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終結性的處理結果。因此,對第一百七十七條中的“裁定”應理解為是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終結性處理結果的裁定。其次,從進入再審程序的上述兩種途徑看,同一個對象,檢察機關不能提出抗訴,當事人不能申請再審,就意味著法院也不能依職權進行再審,否則就可能出現司法混亂的局面。那如果人民法院發現本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確有錯誤的應如何糾正呢?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發現本院作出的訴前保全裁定和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確有錯誤以及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的訴前保全裁定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處理的批復》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訴前保全裁定和在執行中作出的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撤銷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后,裁定撤銷原裁定?!?/p>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打架沒有傷情鑒定能處理嗎
2021-01-21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重復保險三大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11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投保人未按照規定期限支付保險費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0-12-23河南新鄉律師 告知義務的范圍的一保險合同糾紛的代理詞
2020-11-11當心!保險代理人的五句話
2020-12-28承包土地需要知道哪些法律內容
2020-12-25農村承包荒山的優惠政策是什么
2020-12-03土地轉讓合同有效嗎
2021-01-09哪幾類房屋會被列入拆遷范圍之內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