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形下的糾紛,一般也存在兩類。一為股權受讓人以出讓人欺詐為由,要求撤銷股權轉讓合同或確認其為無效;二為公司債權人發現注冊資金未到位,而要求出讓人、受讓人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且前一糾紛往往因后一糾紛的發生而引發。在這類糾紛中,對于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也不能一概認定為無效。審判實踐中,應具體考察出讓人對受讓人是否構成欺詐來確定合同效力或是否屬可撤銷合同。如出讓人轉讓股權時,對受讓人隱瞞了其真實出資情況的,受讓人可以欺詐為由撤銷合同,或主張合同無效。如公司債權人因追索債權,而將受讓人與公司列為共同被告起訴的,審理中受讓人又以欺詐為由主張撤銷股權轉讓合同的,則應告知其另行起訴。因后一案處理的結果為前一案處理的依據,故程序上應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中止前一案的審理。后一案處理中,如股權轉讓合同被撤銷或確認無效,則前一案中受讓人不再為應承擔責任的共同被告,債權人可申請追加出讓人為共同被告,由出讓人承擔出資未到位而產生的民事責任。如債權人將出讓人、受讓人一并與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則受讓人以欺詐為由主張轉讓合同撤銷之訴,可在公司債務糾紛中合并審理。如股權轉讓當時受讓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出讓人出資不到位的真實情況而接受轉讓,或受讓人知道該事由后放棄撤銷權,或未按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期限行使撤銷權的,則視為其已同意在受讓股權的同時承受原出讓人因該股權所存瑕疵而應負的責任,故而受讓人不能因公司債務糾紛而再主張撤銷股權轉讓合同。在此情況下,應由受讓人承擔注冊資金不到位而產生的民事責任。另外,因公司注冊資本是公司作為市場主體而存在并運行的物質基礎,公司設立時股東所負投資義務是公司法所要求的法定義務,出讓人未盡出資義務而產生的責任,并不能因股權的轉讓而當然免除,故對受讓人所不能承擔部分,應令出讓人承擔賠償責任,這是一種與其義務相適應的補充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司法鑒定和工傷鑒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全款買二套房有什么規定
2020-11-14裝飾裝修合同糾紛管轄是怎樣的
2020-12-25貨物運輸合同存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31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房屋轉讓需要到哪公證
2021-03-18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勞動合同解除方式
2020-11-20“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