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實務操作方式
股權轉讓的實施,實踐中可依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先履行上述程序性和實體性要件后,與確定的受讓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使受讓人成為公司的股東,這種方式雙方均無太大風險,但在未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之前,應簽訂股權轉讓草案,對股權轉讓相關事宜進行約定,并約定違約責任即締約過失責任的承擔;另一種方式轉讓人與受讓人先行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而后由轉讓人在公司中履行程序及實體條件,但這種方式存在不能實現股權轉讓的目的,以受讓人來說風險是很大的,一般來說,受讓人要先支付部分轉讓款,如股權轉讓不能實現,受讓人就要承擔追回該筆款項存在的風險,包括訴訟、執行等。
相關內容:股權轉讓的方式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出資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其它現有的股東,即公司內部的股權轉讓;
二是股東將其股權轉讓給現有股東以外的其它投資者,即公司外部的股權轉讓。這兩種形式在條件和程序上存在一定差異。
(1)內部轉股:出資股東之間依法相互轉讓其出資額,屬于股東之間的內部行為,可依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變更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及出資證明書等即可發生法律效力。一旦股東之間發生權益之爭,可以以此作為準據。
(2)向第三人轉股:股東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出資時,屬于對公司外部的轉讓行為,除依上述規定變更公司章程、股東名冊以及相關文件外,還須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變更登記。
對于向第三人轉股,公司法的規定相對比較明確,在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該項規定的立法出發點是:一方面要保證股權轉讓方相對自由的轉讓其出資,另一方面考慮有限公司資合和人合的混合性,盡可能維護公司股東間的信任基礎。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外部股權轉讓必須符合兩個實體要件: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和股東會作出決議。這是關于公司外部轉讓出資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包含了以下特殊內容:第一,以人數主義作為投票權的計算基礎。我國公司制度比較重視有限公司的人合因素,故采用了人數決定,而不是按照股東所持出資比例為計算標準。第二,以全體股東作為計算的基本人數,而不是除轉讓方以外股東的過半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房屋贈與過戶費用包括哪些
2021-01-07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勞動者有權拒絕嗎
2021-02-26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在保險公司不干了,對以后有影響嗎
2021-02-11保險加保保全什么意思
2021-01-17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怎么辦
2021-02-15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關于加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管理的通知
2021-03-05被保險人權利之法律規定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