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崗期間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否算工傷的探討
無論從工傷制度起源,還是通勤工傷的立法表述,尤其是我國通勤工傷的立法變化,都可以明顯的看出“上下班”的限定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違反用人單位用工紀律擅自脫崗提前下班;另一種是通過請假請示等形式活的用人單位同意而離崗提前下班。
對于違紀提前下班的,用人單位通常不承認期間發生的通勤傷害屬于工傷范疇。但筆者認為,“違紀”提前下班也屬于上下班范疇:
第一,職工擅自離崗的行為并沒有增加在途的潛在危險,意外通勤傷害與工作之間的關聯性并沒有因此而削弱;
第二,職工與單位是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關系,職工擅自離崗只是違反用人單位用工紀律,本身并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不構成輕傷的法定情形,工傷制度是為了保障職工因工受意外傷后能夠獲得及時的補償而設立的,并沒有約束職工遵守有人單位工作紀律的制度功能;
第三,工傷認定采用的是無過錯補償原則,在一般工傷事故中,即使勞動者違反了勞動紀律,也不影響勞動者的工傷認定。
譬如,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因未能按照規范流程操作機器設備造成意外傷害,也應認定為工傷。
不僅如此,“上下班”本身應作目的或原因來理解,只要勞動者是為了工作而忘返與單位和住處之間,一般均應認定為上下班,除非勞動者完全處于個人原因往返于工作地點和住處,但當個人原因和工作因素相重合時,也應認定為工作原因。提前下班屬于“上下班”范疇,期間發生意外通勤事故的,應認定為工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宜丹律師,河南洛陽人,河南良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擅長處理合同糾紛、婚姻家事糾紛、追償權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等各類民事糾紛案件,法律專業知識扎實,辦案經驗豐富。 本人執業以來,秉著“信譽為本”、“客戶至上”的執業精神,倡導“法理精神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始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社會公平正義至上、當事人合法權益至上”的執業追求,在法學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力求以學者的嚴謹態度,專家的服務水準,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盡職盡責的法律服務!
農民工工傷賠償標準
2021-02-23治安處罰的種類是什么
2021-01-20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包括什么
2021-01-04外商投資企業注銷流程有哪些
2021-01-22股東違法股權沒收嗎
2021-01-06有土地證拆遷怎么賠償
2021-01-25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承包經營權行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如何書寫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呢
2021-01-01房子拆遷補償的費用應該給誰
2020-12-30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采取怎樣的救濟措施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