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規范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和引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確保將上級人民政府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按照規定用于義務教育。
【釋義】
本條是關于義務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方面的規定。
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為了解決地區收支均衡的問題,國家逐步實行轉移支付制度。財政轉移支付是指政府間的無償資金轉移,包括上下級和同級政府之間的轉移。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給予下級政府用于義務教育發展的財政補助,目的在于彌補下級政府義務教育的財政缺口,解決地區間義務教育財政的不平衡問題。
政府實施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主要出于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義務教育具有公共產品性質,有很強的外部效應。教育的提供與收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義務教育投資不僅使受教育者本人獲益,同時也有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地方提供的義務教育會隨著受教育者的流動而將義務教育的收益帶出本地區。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stiglitz)認為,外部性越大、外部效應擴散性越強的教育形式應該主要由中央政府資助。第二,從教育財政投入的角度看,義務教育公平包括水平公平(即保證每個學生獲得均等的義務教育資助)、垂直公平(即根據學生的民族地域等差異進行調整滿足其需要)、財政中立(即生均教育支出不因地方財政實力而受影響)與充足(即為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所需要的最低投入)。從教育資源籌集的角度看,在財政分權制的國家,地方財政實力通常有差異,具體表現為:(1)縱向不平衡,即某級政府面臨財政赤字,而其他級次政府卻出現盈余;(2)橫向不平衡,指一部分地方政府出現財政結余,而另一部分地方政府卻面臨財政赤字。因此,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有效供給,上級政府需要對下一級政府實行財政轉移,以體現全國性的教育公平目標。第三,作為一項人力資本的投資,為了獲得較高的資源利用效率,政府投資于義務教育就必須考慮如何配置教育資源。上級政府可以通過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撥款模式,吸引并調動下級政府的財政努力積極性,提高義務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恐怖主義法
2015-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2012年修正)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事案件辦案期限問題的決定
1981-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已修正]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7-24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