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
第三十八條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嚴重后果的違法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特點之一是制定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是落實生育政策的重要保障,是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實施這項服務,是為計劃生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技術保證,達到節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目的。目前,全國已有306個地、市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占全國地、市總數的81%以上;縣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2457個,約占全國縣(市、區)總數的85%;鄉(鎮)服務站(所)38629個,約占全國鄉(鎮)總數的88%,全國性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站已經基本形成。《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規定,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在上述機構服務的人員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目前,全國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已達12萬多人,成為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一支生力軍。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承擔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群眾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具體有:(1)生殖健康科普宣傳、教育、咨詢;(2)妊娠和避孕的醫學檢查;(3)提供避孕藥具及有關的指導、咨詢、隨訪;(4)施行避孕節育術和必要時恢復生育力的技術服務,有關的咨詢、隨訪;(5)遺傳與降低出生缺陷的技術咨詢、篩查和產前診斷;(6)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避孕藥具不良反映的診斷、治療和報告;(7)診斷和治療不孕、不育癥;(8)圍繞生育、節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務;(9)根據本機構專職技術人員診查的結果,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從以上這些任務可以看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所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活動,如實施避孕節育手術就是一項醫療行為,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操作規范進行,以確保受術者的安全。
對急危患者,計劃生育技術人員必須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不得延誤搶救、診治。《執業醫師法》第24條明確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根據這一規定,計劃生育技術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執業水平,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職責。搶救急危患者,是醫師執業時經常會遇到的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造成醫療糾紛或者嚴重后果,甚至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急診搶救是醫療工作的最前線,多年來衛生部就急診室建設、急救工作管理等作出了多個規定,但急救工作仍是衛生工作的薄弱環節。1986年9月18日衛生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急診搶救工作的補充規定》,規定凡急診搶救病人不受劃區醫療限制,搶救急危重病人在病情穩定以前不許轉院,因首診醫院病床、設備和技術條件所限需要轉院而病情又允許轉院的,必須由首診醫院同有關方面聯系獲允,對病情記錄、途中注意事項、護送等都要做好交代,妥善安排。急診科室的一切制度和規定都要有利于分秒必爭地爭取搶救時機。對需要緊急搶救的病人,不能因為強調掛號繳費等手續延誤搶救時機,有緊急手術搶救要求的急診搶救應立即直接送手術室。要求醫療機構要正確處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收入的傾向。對急危患者,計劃生育技術人員應當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搶救,不得延誤,更不能由于不負責任,不采取措施,致使急危患者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在實際生活中,有的急危患者送到醫院,因為情況緊急,不能當時繳納住院治療費用或者押金,有的醫院就拒絕收留診治,推出去不管,有的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作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必須遵守《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對急危患者應當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p#分頁標題#e#
本條規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里的“有關法律”指的是《執業醫師法》、《刑法》;這里的“有關行政法規”指的是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根據這幾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行政責任
(一)行政處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醫療事故的,要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于2002年2月20日經國務院第五十五次常務會議通過,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根據該條例的規定,所謂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其中一級醫療事故為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二級醫療事故為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三級醫療事故為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四級醫療事故為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的。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對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二)行政處罰。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嚴重后果的,根據《執業醫師法》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師執業證書。
二、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根據民法的規定,公民或法人在違反自己的民事義務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時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構成民事責任的條件包括:(一)損害事實;(二)違法行為;(三)因果關系;(四)主觀過錯。承擔民事責任的形式,在財產關系方面,表現為恢復被違法行為所破壞的財產權利;在人身方面,除恢復人身權利外,還必須賠償他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害;(三)消除危害;(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者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應該說,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者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發生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民事責任是一種侵權的民事責任。
所謂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侵權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它以財產賠償的方式制裁制害人,從而補償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失。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第一,侵權損害事實。所謂損害,是指由一定的行為或事件給人身或財產造成的不良后果和不良狀態,包括一切受法律承認和保護的權利和利益所遭受的不良后果(如財產減損、利潤喪失、健康惡化、名譽玷污)和不良狀態(如財物被侵占、經營受妨礙、環境被污染、行動受限制)。侵權民事責任以損害事實的存在為要件,沒有損害事實的,不承擔民事責任。第二,必須有民事違法行為的存在。加害行為必須是違法的,合法行為不負賠償責任。違法的加害行為有兩種:一種是違法的作為,如毆打他人、污辱誹謗他人等,這種積極的違法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要負賠償責任是毫無疑義的;另一種是違法的不作為,凡不作為的賠償責任,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當事人有作為的義務,而他不盡這種義務,即不作為,并因而造成他人損害的,才負賠償責任。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應當履行執業規則,包括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對急危患者,應當采取措施及時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如果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不履行上述法定義務,就是一種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因而侵害了就診者的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應當指出的是,合法的行為有時也會造成他人損害,但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如緊急避險、正當防衛行為等,但這些行為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否則也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第三,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正是由于行為人的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的損害。如該損害事實并非該違法行為所造成,則該行為人不能負賠償責任。第四,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過錯是構成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違法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主觀上有過錯時才承擔責任,否則,即使有了損害事實和違法行為,行為人也不承擔賠償責任。所謂主觀過錯,就是故意和過失。行為人能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并希望這樣的結果發生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稱之為故意;行為人對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到,或者雖然預見到,但又輕信能夠避免,稱之為過失。故意是行為人的惡意,對社會的危害性也大;而過失違法行為相對對社會的危害性要小一些。#p#分頁標題#e#
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醫療事故等級、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損害后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等因素,確定具體賠償數額。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準計算:(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后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于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計算。(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準計算。(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計算,憑據支付。(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三、刑事責任
《刑法》第335條規定:“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要依據該條規定的醫療事故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刑法》修訂之前發生重大醫療責任事故是適用玩忽職守罪來定罪量刑的,沒有專門的醫療事故罪,這樣不利于嚴格執法,很難起到警示作用,也難以切實保護就診人的權利。《刑法》修訂之后,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了醫療事故罪的專項罪名,對極少數嚴重不負責任,造成重大醫療責任事故的醫務人員給予刑事制裁。這里的“嚴重不負責任”,主要是指醫務人員麻痹大意,掉以輕心,嚴重違反規章制度、診療常規、技術操作規范、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的行為;“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主要是指造成就診人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行為。構成本罪,在主體上必須是醫務人員,其中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在主觀上只能是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到其在醫務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會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危害后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可以避免,以致發生了這一危害。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違章操作或者延誤搶救、診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嚴重后果的,即構成醫療事故罪,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1990)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社會治安問題的意見
1998-07-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立陶宛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1992-09-04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山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