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閆嬌、桂振平、桂振民與
被告桂安祿繼承析產糾紛一案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2004)汝民初字第382號
原告閆嬌,女,1929年5月16日出生,漢族,住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
原告桂振平,男,1962年12月29日出生,漢族,住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系原告閆嬌之長子。
委托代理人武振強,男,河南科序
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桂振民,男,1965年4月6日出生,漢族,住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系原告閆嬌之次子。
法定代理人閆嬌,女,1929年5月16日出生,漢族,住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系原告桂振民之母。
被告桂安祿,男,1937年10月24日出生,漢族,住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
委托代理人鄭憲順,男,河南神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閆嬌、桂振平、桂振民與被告桂安祿繼承析產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閆嬌、桂振平及其委托代理人武振強、原告桂振民的法定代理人閆嬌、被告桂安祿及其委托代理人鄭憲順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閆嬌訴稱,我丈夫桂安義與被告桂安祿系兄弟關系,在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有祖業房產一處,土改時確權在父親桂樹中名下,后被政府私改。1986年3月,原臨汝縣人民政府在處理私改遺留問題時將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宅院的24間房產退給母親唐寅所有。因父親桂樹中去世早,母親唐寅在世時也沒有分家,被告在前院居住,卻不念親情只給我家留1.7尺出路,給我家的出入造成不便,嚴重影響了我家的生活,為此我家與被告經常發生糾紛,多次經有關部門
調解未果,故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平均分割我與被告共
同居住的宅院內的24間房產。
原告桂振平、桂振民訴稱,我父親桂安義去世后,我們要求繼承我們父親的遺產,同意我們母親的訴訟請求。
被告辯稱,原告所訴的房產產權來源情況屬實,但關于出路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不是我造成的。我同意法院按我們雙方的居住情況和有利生產、生活的前提下對我們的房產進行分家析產,我要求居住在前院。
經審理查明,原告閆嬌與被告桂安祿系嫂弟關系,被告桂安祿是原告桂振平、桂振民的叔父。原被告現居宅院位于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座西向東,出水出路向東,共有24間房產,系原告閆嬌和被告桂安祿之父母桂樹中、唐寅共同建置,土改時確權在父親桂樹中名下,后被政府私改。1986年3月和1988年9月,原臨汝縣人民政府在處理私改遺留問題時分兩批將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宅院的24間房產退給原告閆嬌和被告桂安祿之母親唐寅所有。被
繼承人桂樹中、唐寅生有3男2女。長女桂容芳、次女桂容芝、長子桂安義、次子桂安勤、三子桂安祿。桂容芳及其丈夫趙大學、桂容芝及其丈夫劉長庚均已去世,桂容芳、桂容芝的子女均表示放棄對其外公、外婆家房產的轉
繼承權。桂安勤早年去世未有子女。桂安義與閆嬌生有2男1女,長子桂振平、次子桂振民、女兒桂振英。桂安義在1998年11月23日去世,桂振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有其母親閆嬌作為監護人,桂振英表示其對父親桂安義的
遺產繼承權贈與其兄桂振平。
另查明,原被告現居住的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宅院共有24間房產,其中臨街磚瓦結構瓦房三間有被告桂安祿居住,北側留有0.75米的出路,供后院出入;北側土木結構廈房四間,東兩間由被告使用,西兩間由原告使用;南側土木結構廈房四間,東兩間由被告使用,西兩間原由唐寅居住,后坍塌,留有墻體無頂棚;過屋三間由原告居住使用,南側留有出路;過屋后北側土木結構廈房三間,南側土木結構廈房四間均由原告使用;上房三間原由被告使用現已坍塌,留有墻體無頂棚。以上原被告居住使用的房產均為老房,自原臨汝縣人民政府在處理私改遺留問題時分兩批將宅院內的24間房產退給唐寅后,原被告基本上按現狀居住使用至今。因原被告分家未果,雙方多次為分家析產和出路發生爭執,原告訴至本院。
以上事實有原臨汝縣人民政府私改遺留問題處理意見通知單、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收件收據、退房通知單、現場勘驗筆錄及原被告陳述在案佐證,足以認定。
本院認為,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宅院內的24間房產,系
被繼承人桂樹中、唐寅的遺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二款的規定,應有其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桂容芳、桂容芝、桂安義、桂安勤、桂安祿共同繼承。桂容芳及其丈夫趙大學、桂容芝及其丈夫劉長庚均已去世,桂容芳、桂容芝的子女均表示放棄對被繼承人的
轉繼承權,本院予以認可。桂安勤早年去世未有子女,故被繼承人桂樹中、唐寅在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宅院內的遺產,應有桂安義、桂安祿共同繼承。桂安義去世后,桂安義應得被繼承人桂樹中、唐寅的遺產應有其妻閆嬌和子女桂振平、桂振民、桂振英繼承,現桂振英表示其對父親桂安義的遺產繼承權贈與其兄桂振平,屬其真實意思表示,本院予以認可。原被告現爭執的宅院內的房產均為老房,根據原被告對房產的管理使用情況及實際需要,按照尊重原被告雙方歷史居住情況,方便雙方當事人的生產生活的原則進行具體分割。被告原使用的宅院過屋前臨街房三間,北側廈房東兩間、南側廈房西兩間和原告原使用的宅院過屋三間、過屋后北側廈房三間、南側廈房四間均是原被告長期使用,按原被告長期使用情況和實際使用狀況,應由原被告分別繼承所有,宅院過屋前原由原告使用的北側西廈房兩間和原由唐寅居住使用現已坍塌只留有墻體無頂棚的南側西兩間,按方便雙方當事人的生產生活的原則調整給被告繼承所有;原由被告使用的宅院上房三間(已坍塌只留有墻體無頂棚),按方便雙方當事人的生產生活的原則調整給原告繼承所有,宅院的出路和水路仍按原狀向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三條及有關民事法律政策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汝州市南門里街24號宅院過屋前有臨街房三間,北側廈房四間、南廈房四間(含上棚已坍塌的兩間)共計11間房屋,應有被告桂安祿繼承;宅院過屋三間、過屋后北側廈房三間、南側廈房四間、上房三間(上棚已坍塌)由原告閆嬌、桂振平、桂振民繼承。
二、原告閆嬌、桂振平、桂振民在本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將原有自己使用的過屋前北側西兩間交給被告繼承所有,被告桂安祿在本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將原有自己使用的上房三間交給原告閆嬌、桂振平、桂振民繼承所有。
案件受理費2930元,勘驗費350元,由原被告各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南省
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D)
審 判 長 趙亞偉
審 判 員 金根周
代理審判員 許偉濤
二 0 0 四 年七 月十二日
書 記 員 胡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