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暴力裁員的現象
網絡公司明知員工身患絕癥,通過強迫、盤算、監控、陷害、威脅等手段強迫員工離開公司,甚至被保安趕出公司,嚴重侵犯了員工的利益。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用人單位違法裁員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維護自身利益。近日,該員工已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61萬元經濟補償金。有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退市、辭退、辭職、辭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引起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第九條用人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不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醫療費、經濟補償金、工傷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裁減職工20人以上或者20人以下,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根據部門報告向勞動行政部門提交裁減計劃,可以裁減人員:(1)依照企業破產法的規定進行重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三)因企業生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發生變化,勞動合同變更后仍需裁減人員的;(四)企業賴以生存的客觀經濟條件發生其他重大變化的勞動合同是以訂立時的勞動合同為基礎,導致勞動合同不能履行的。減少用人時,應優先考慮下列人員:
(1)與本單位簽訂長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與本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家庭中無其他用人人員,家中有老人、未成年人的需要支持。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并在六個月內招收新員工的,應當通知裁減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裁減人員。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用人單位違規裁員,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以維護自身利益。近日,該員工已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61萬經濟補償金。如果讀者遇到其他問題,可以來找我律師網找一個專業的律師團隊進行咨詢,專業的律師團隊會給你最準確的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事故中傷殘鑒定與責任劃分有關系嗎
2021-01-15公司欠錢沒破產可以起訴股東嗎
2020-12-31合并債權債務包括資產嗎
2021-03-21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代位繼承的定義
2021-02-13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人壽保險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未到期保險離婚如何分割
2021-02-03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