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調后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借調是什么意思?人員借調是指在不改變勞動關系的情況下,安排員工從一個用人單位向另一個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情況。嚴格來說,借調并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一個概念,但在實踐中卻非常普遍。特別是國家機關、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解決人員短缺,向下屬單位或者其他單位借調人員的。除上述主體外,一些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在同一控制者的民營企業中,也經常出現借調行為。
如何識別借調后的勞動關系
一般來說,集團內部借調員工有兩種情況:一是保留與原公司的勞動關系,借調到新公司;二是終止與原公司的勞動合同與新公司建立勞動關系。
對于第一種情況,是內部借調員工,他們仍然與原公司保持勞動關系。工作年限連續計算,社會保險費仍由原單位繳納。但是,誰來支付工資,誰來承擔社會保險費用,需要通過員工借調協議由兩家公司約定,具體員工的日常管理也要看公司雙方借調協議的約定。
對于第二種情況,屬于勞動合同主體的變更,因此有必要終止原勞動合同,與新公司簽訂新的勞動合同。解除勞動合同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取決于解除方式以及新公司是否繼承原合同的相關義務。如果新公司確認原公司的工作年限,那么工作年限是連續計算的,員工可以提出解除原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如果新公司不愿意繼續原合同的工作年限,需要支付終止賠償金才能終止原合同。如果勞動合同主體發生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后,原公司需要將員工的社保關系轉移到新公司,新公司將按照自己的員工進行管理。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薄彝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商投資企業)。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勞動關系的認定
勞動關系自受雇之日起建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一個月內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但要確定是否屬于勞動關系,需要有相應的書面勞動合同,即屬于勞動者與家庭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關系,在勞動關系中,工人和雇主都受勞動法的保護。第三,雇傭關系的特點。雇傭關系主體雙方是平等的,不是從屬的。這門學科的范圍很廣。雙方可以是自然人,一方可以是自然人,一方可以是單位,雙方都是自然人。勞動關系主體之間普遍平等。勞動關系的產生、變化、消滅以及勞動合同的履行,由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自由協商確定。雙方之間沒有從屬關系。比如,為了清理廠區的草場,某鋼鐵企業臨時招聘了5名農民工,日薪100元,每天工作8小時。一位農民在工地上被推土機炸傷致殘。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指揮和監督,但他沒有成為單位的一員,也不必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他們之間沒有行政上的從屬關系。因此,他們形成的是雇傭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
2。雇傭關系具有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雙重屬性。在雇傭關系中,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具有財產屬性。雇傭關系的財產關系應區別于以勞動成果交付為內容的合同關系。雇傭關系也具有人際關系的性質。在勞動關系中,未經用人單位同意,用人單位不得將勞動請求權轉讓給他人;同樣,未經用人單位同意,勞動者不得讓他人代為提供服務,這是由勞動力直接依附于勞動者而不可分割的性質決定的。雇傭關系較少受到國家的干預,更強調意思自治,體現了契約自由原則。我國《勞動合同法》主要對勞動關系進行規范,對勞動關系的規范是有限的。雇傭關系主要受民法的規制,且具有一般性。
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國有獨資企業不設董事會可以嗎
2021-02-05剝奪政治權利如何規定的
2021-02-15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化名的保單有效嗎
2020-11-09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保險公司以保險標的坐落地與案發地不一致拒絕理賠,怎么維權
2020-12-08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保險公司“無責免賠”真的能免責嗎
2020-12-21指定代理
2021-03-11投機性預期利益不可保險
2020-12-15某土地轉讓合同糾紛請求市政府協調解決的請示
2020-11-27房屋拆遷許可證可否延期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