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股東資格的被告是誰?
當事人因股東資格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公司為被告,因為股東資格是相對于公司的,而不是相對于個人的,股東的資格和權利在內部經營中具有現實意義以及公司的管理,所以公司應該是被告。只有這樣,法院才能依法審理案件,保護股東的權利。公司法規定股東可以分期繳納出資。分期繳納出資的,可以不繳納出資設立公司,仍具有股東資格。也就是說,股東出資與股東資格可以分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也規定了公司股東瑕疵出資的民事責任,并進一步明確了符合股東資格和股權外觀的,即使股東違反出資義務,也應當確認股東資格。《公司法解釋》第二十三條還規定,當事人之間發生股權歸屬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股權的,應當證明下列事實之一:已依法向公司繳納或者認繳出資,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以其他形式轉讓或者繼承公司股權,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根據該條規定,股權歸屬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應當提供實質性證據,證明其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也就是說,通過出資、認購、轉讓等方式,依法取得原股權或者連續股權。
根據《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上述規定的精神,公司股東必須符合實質性和形式性要求,才能取得完整的股東資格和權利。實質要件是出資,形式要件是股東出資的記載和證明,即公司章程記載、股東名冊、工商登記。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不僅發生在股東之間或股東與公司之間,而且發生在公司債權人要求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以外的其他民事責任時。《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強調,股權收購形式要件的意義在于保護股東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對于公司內部關系而言,實際出資是股東對公司最重要的義務。因此,對于股東資格確認訴訟,首先要區分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性質是屬于公司內部法律關系還是股東與公司外第三人的外部法律關系,進而確定相應的審查標準:在涉及股東與公司外第三人之間外部關系的訴訟中,應貫徹外觀原則,保護公司利益,保護善意第三人行為的效力有賴于公司章程的簽訂、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公司股東名冊的記載;當公司股東之間因股權歸屬發生糾紛時,應注意股權收購的實質要件,即是否存在股權收購是否實際出資,是否持有出資證明書,是否行使和享有股東的權利。人民法院需要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判決。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不妨咨詢我們的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部分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 遺產該如何分配
2021-03-21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普通許可可以轉授權嗎
2021-01-05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定有哪些
2020-12-20工傷事故多久終止合同
2021-03-11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如何處理保險合同無效產生的后果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