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對海事賠償責任限制采取了不同的制度,這給各國港口之間的船舶所有人、貨主、乘客、保險人和其他與海上運輸有關的人員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鼓勵了“選擇性訴訟”
因此,為了尋求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國際社會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制定相關的國際公約,即1924年《統一船東責任限制若干規則的國際公約》(以下簡稱1924年公約)1957年《國際船東責任限制公約》(1957年公約)聯合國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在吸收兩公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于1976年通過了《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公約》(1976年公約)
首先,1924年《責任限制公約》
該公約同時采用了船舶價格制度和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的金額制度。
該公約采用了不同的制度,這將導致賠償過程中的矛盾,而且未能統一第二,1957年《國際船舶責任限制公約》中的船舶所有人責任,該公約于1968年生效,使船舶所有人的責任限制成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這是一項國際上已初步統一的法律制度。到目前為止,該公約已有近50個參與國。1957年公約采用了“事故制度”和“數額制度”,并通過了1957年公約的“金郎”議定書,將其修改為“金郎”,1000 Jin*Lang約為66.7 SDR。作為計算單位,用于計算賠償責任限額的船舶噸位為“公約噸”。
(I)適用船舶
<1957年公約適用于海船,不適用于內河船和公務船。1957年公約以300噸為基數,不足300噸的也按300噸計算。1957年公約沒有明確排除對某些類型船舶的適用。允許締約國在其國內法中就其他類型的船舶是否與海船同樣適用于本公約作出規定。
(二)適用主體
<1957公約責任限制的適用主體擴展為兩類:
第一類是船東和承租人、管理人和經營人,但在“實際過失或知識”中第二類是船長、船員和船上為船東、承租人、經理或經營人服務的其他人員。
公約還規定,當船舶本身是被告時,公約的規定也可適用于責任主體。
(III)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索賠1957年公約規定了三種類型的限制性索賠:
(1)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和船上財產的損失或損害。
(2)因船東負責的船上或不在船上的任何人的行為、疏忽或過失而造成的任何其他人在陸地或水上的死亡或人身傷害、任何其他財產的損失或損害,或任何權利的侵犯。
(3)法律規定的清除沉船、擱淺船或棄船(包括船上任何物品)漂浮、清除或銷毀產生的碎片的義務或責任,以及因港口工程、盆地和水道損壞而產生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1957年公約規定有兩類非限制性索賠:
(1)請求救助或者共同海損分攤。救助報酬不享有賠償責任限制,其目的是鼓勵救助人進行救助。同時,救助報酬本身也有限制,即不得超過被救助財產的價值,因此不宜征收二級賠償金(2)船舶、船員和船舶上船東的任何雇員,或因雇傭合同而與船舶有關的船東雇用的雇員提出的請求,包括其繼承人、遺產代理人或家庭成員提出的請求。
(4)限制和限額
該公約接受聯合王國的建議,采用單一金額制度。此外,與黃金掛鉤的黃金*朗用作計算單位。
至于賠償責任限額,1957年公約規定了三種情況下的限額。
(V)適用條件1957年公約限制賠償責任的條件是嚴格的。如果引起索賠的事故是由第一類主體的實際過失或知情自由放任造成的,它無權限制其對實際過失或知情自由放任造成的損害的賠償責任第二類主體,第一類主體仍享有限制責任的權利。但是,當第一類主體與第二類主體發生競爭時(如果船長是船舶的共有人)只有在其行為、疏忽或過失是以船長和船員的身份作出的情況下,他才能受到責任限制的保護基金的設立和分配公約規定在特定地點設立基金。基金的類型和數額應符合公約的規定。一旦設立基金或提交擔保,所有限制性債權人不得向法院申請扣押船舶或財產責任主體的其他財產和被扣押的財產應予以釋放。公約還規定了資金的分配。
(7)《1979年議定書》與1924年公約相比,《公約》在統一各國船東責任限制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本船舶“東成丸災難案”
1979年12月21日,布魯塞爾通過了1957年公約。1979年議定書將賠償責任限額的計算單位從金朗改為特別提款權。
三。從1985年11月起,日本、法國、英國和挪威等12個國家共批準了1976年《liabi限額公約》因此,《公約》自1986年12月1日起生效,中國尚未加入1976公約,只適用于中國的< <香港> >特別行政區,但《海商法》第席十一條的規定完全參照1976公約規定。大部分內容,如不受限制的債權、限制責任的條件、責任基金的設立和分配以及反訴,與1976年公約完全相同,只有幾個方面與1976年公約相同,略有不同,但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根據1957年公約,公約的變化如下:
(I)適用船舶(II)適用主體(III)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索賠(IV)1976年公約與1957年公約類似(IV)限額的確定(V)適用條件改變了1957年公約規定的責任限制的構成條件——一般過失不享有對重大過失或故意不享有責任限制的責任限制,這更有利于保護船東。
(VI)基金的設立和分配1.基金的設立:
(1)任何被認定負有責任的人可在提起責任限制索賠訴訟的任何締約國的法院或其他主管當局設立基金。
(2)基金的設立可存入特別基金或提供基金設立所在締約國法律允許的擔保,并經法院或其他主管當局批準。
(3)由《公約》第9條第1款第1、2和3項所述締約方之一或其保險人設立的基金應視為由第1款第1、2、3或2項所述所有締約方設立根據《公約》第6條第1款、第2款和第3款以及第7條,基金應按為基金確定的索賠額比例分配給索賠人。(2)如果在基金分配之前,負責人或其保險人已解決了針對基金的索賠付款,則其應根據代位求償權獲得公約規定的受償人在已支付金額范圍內的權利。
(3)第12條第2款規定的代位權也可由該款所述人員以外的人員在支付的賠償金額內行使,但僅限于適用的國內法允許行使代位權的范圍。
(4)如果負責人或任何其他人確定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協議”可當買賣合同履行
2020-11-21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討回債務
2020-11-12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結婚手續能否請人代辦
2021-03-19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土地流轉后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6公益拆遷補償就一定不高嗎
2021-01-10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一的嗎
2021-01-01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的拆遷面積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