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的標準及損失的計算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二)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
(三)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四)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勞動者給單位造成損失怎么賠
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是勞動者承擔違反勞動合同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之一。那么,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時,是賠償用人單位的直接損失,還是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個部分?一種意見認為:勞動者賠償用人單位的損失,應當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個部分。我們認為,根據現行政策法律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原則上應賠償直接損失,若勞動合同中有約定按約定賠償。對此原勞動部在《賠償辦法》中相應作了不同規定。現分述如下:
(一)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目前主要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賠償的份額原則上同樣是用人單位的直接經濟損失。
界定方法一般為:1、直接認定。用人單位能確定實際經濟損失的,勞動者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費用。2、間接推斷。如果勞動者違反保密義務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計算的,其賠償額推斷為二項:一是勞動者侵權(指違反保密義務)期間因侵權所獲取的利潤;二是用人單位因調查該勞動者侵害其合法權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不過,筆者認為,勞動者違反約定保密義務,若采取有效方法及時制止,尚未對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的,則可不承擔賠償責任。
(二)勞動部發《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中規定,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的份額有四項:一是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二是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三是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四是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由此可見,在該四項賠償份額中,主要是按用人單位實際發生的損失來界定的。
在實踐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確定的就是對生產、經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部分。如依據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值、利潤和預定計劃來計算,顯欠科學。因為在現代企業中影響計劃的實現的因素是多方面,其它因素的不暢造成的損失不宜完成歸咎于勞動者一個因素。
計算勞動者損失的時候害怕給自己無法完全計算清楚,來律霸網與律師一對一探討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資糾紛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3土地流轉和土地轉租,土地轉包有什么區別
2020-12-07履行勞動法私企能例外嗎
2021-02-03單位申請工傷了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賠償
2021-03-03村干部賄選如何處罰
2021-01-11車禍私了要去交警隊簽什么協議
2020-12-22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05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什么是假離婚
2021-02-24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車禍致殘的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3-11保險公司定損太低,該怎么辦
2020-12-06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