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在經濟學與人本思想指導下,通過招聘、甄選、培訓、報酬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運用,滿足組織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需要,保證組織目標實現與成員發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就是預測組織人力資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計劃、招聘選擇人員并進行有效組織、考核績效支付報酬并進行有效激勵、結合組織與個人需要進行有效開發以便實現最優組織績效的全過程。學術界一般把人力資源管理分八大模塊或者六大模塊:
1、人力資源規劃;
2、招聘與配置;
3、培訓與開發;
4、績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勞動關系管理。
詮釋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核心思想所在,幫助企業主掌握員工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質。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風險有哪些
一般我們可以按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各環節對風險進行分類,如招聘風險、績效考評風險、工作評估風險、薪金管理風險、員工培訓風險、員工管理風險等等。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講,招聘風險、績效考評風險、薪金管理風險、員工管理風險等顯得更為重要。另外我們也可從已知風險、可預知風險、不可預知風險的角度對風險進行分類。對于已知風險和可預知風險我們要采取積極地措施進行防范。
三、用人單位怎樣預防人力資源管理風險
企業要減小法律風險,節約爭議成本,必須尊重法律,在法律程序下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才能建立健全、合法、有序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文書
人力資源管理文書是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的必備工具,是企業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管理程序的有效憑據。準備一套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法律文書,將對企業法律風險降至最小。
1.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性
(1)必備理由。一是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強化用工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的守法意識。以勞動合同的形式明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雙方之間就有了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在勞動過程中,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約定來管理職工,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職工也依據勞動合同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履行相應的義務。二是簽訂勞動合同可以有效地維護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的合法權益。在合同期內,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不能隨意解除勞動合同。合同期滿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就是否續簽合同等進行商議,這就保證了用人單位用人以及勞動者求職的靈活性。三是簽訂勞動合同有利于妥善處理勞動爭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如果沒有勞動合同,勞動者就可能在工資收入、工作時間、工作條件等方面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時,由于沒有證據而遭受損失。
(2)主要內容。勞動合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合同,那么企業將每月支付員工二倍工資。為此,企業至少應準備三份合同,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有需要還應備一份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合同主要內容應包括:(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2.集體合同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另第十八條規定: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規定。
(2)合同內容。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等。
3.職工名冊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應建立職工名冊備查。《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補充: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有關建立職工名冊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由勞動行政部門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2)職工名冊內容。勞動者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
4.勞動合同簽收單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簽收單內容。勞動合同文本編號、勞動者姓名、身份證號碼、所屬部門、具體崗位、入職時間、合同期限、簽約時間、勞動合同簽收時間、勞動者簽收、備注等內容。
5.職位告知書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
(2)告知書內容。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等。
6.入職登記表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如果勞動者在入職時存在不實或欺詐,將成為日后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重要證據。
(2)登記內容。勞動者與前用人單位勞動合同解除情況、競業限制、健康狀況、學歷、職業資格、知識技能、工作經歷、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員構成等。
7.簽訂勞動合同通知書
(1)必備理由。《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后,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據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
(2)主要內容。勞動者姓名、入職日期、通知日期、簽訂勞動方式等。
8.勞動合同變更協議書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2)主要內容。用人單位、勞動者的基本情況、原勞動合同基本情況、具體變更內容、變更日期、雙方簽字蓋章等。
9.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
(1)必備理由。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是結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關系的唯一途徑,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具體時間是計算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數額的重要依據。
(2)解除合同內容。勞動者名稱、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原因、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日期、交接手續辦理的流程和時限、用人單位蓋章、勞動者簽收等。
10.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第八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證明內容。用人單位出具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應當寫明勞動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日期、工作崗位、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等。
11.加班申請書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另第八十五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加班費的支付一直是個敏感問題,加班時間多少是計算加班費的重要根據,一份書面記錄加班情況的文件尤為重要。
(2)申請書內容。勞動者名稱、申請加班日期、加班原因、加班預計的時間、部門負責人確認、人事負責人、分管高管確認等。
12.勞動合同續簽意向書
(1)必備理由。《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約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期滿后的企業的續訂條件以及勞動者的簽訂意向是判斷用人單位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的重要標準,一份書面的文件能真實地反映雙方意向,避免日后產生勞動糾紛。
(2)主要內容。勞動者名稱、原勞動合同到期時間、簽勞動合同與原勞動合同區別、答復期限等。
(二)、強化勞動用工規范管理措施
1.以人為本,誠信至上——做好人力資源工作
《實施條例》要求企業改變原本依賴廉價勞動力賺取利潤的盈利模式,并督促企業管理轉型,以降低用工風險。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該重新審視原先的人事制度,并對與《勞動合同法》矛盾的地方進行調整,以建立一個涵蓋招聘選拔、調動、培訓、績效管理、人才測評、薪酬制度、獎懲管理等在內的符合法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這就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來說,這也是一個提高業務水平、提高綜合素質的契機。
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員工看作自己所有資源里最寶貴的資源,善待員工。那些尊重員工人格、重視員工訴求的企業,其勞動爭議發生率也必然偏低,其勞資關系和諧程度也就必然較高。
2.堅持依法用工、依法管理的原則
企業人事管理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并應盡力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采取合理的、創造性的制度設計,預防和應對勞動爭議,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永續經營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保障。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者一要認真學習了解《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準確、完整地理解其立法目的和內容。二要自覺遵守,并利用好法律維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第三,企業務必轉變之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要以人為本,依法完善各項人事規章制度。
只有尊重法律,才能用好法律,讓它更好地為企業和勞動者服務,更好地維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減少和化解勞資矛盾,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健康長久地發展。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了解勞動糾紛的調解程序與常見種類
2021-02-10公司法司法解釋三是如何規定股東抽逃出資的
2021-01-21委托合同中對任意解除權的排除約定效力如何
2021-01-15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提前離職扣除工裝費合法嗎
2021-01-28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河南新鄉律師 告知義務的范圍的一保險合同糾紛的代理詞
2020-11-11"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產險投保指南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