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與公司簽訂了三年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不久前,公司突然宣布受金融風暴影響,公司已無力繼續經營即將關閉,并召開全體人員會議,口頭宣布與各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李某經過考慮,同意解除勞動合同,遂按照公司要求寫了一份辭職書。像李某這種情況能否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律師解答:《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據此規定,在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若為用人單位提出解除,用人單位則需支付經濟補償金;若為勞動者提出,則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結合本案李某的情況,其公司在決定關閉的情況下,召開大會宣布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但并不出具書面解除文書,而是要求職工寫辭職書,造成是職工辭職的假象,從而逃避支付經濟補償金。公司這種規避法律、逃避責任的行為是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盡管表面上是李某辭職,但不能掩蓋是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故公司應當向李某支付經濟補償金。
除上述情況外,還有哪些情況用人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呢?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的基礎上擴大了經濟補償金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以下7種情況:1、勞動者因用人單位原因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2、用人單位提出動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3、用人單位非過失性解除的;4、經濟性裁員的;5、勞動合同因期限屆滿而終止的;6、勞動合同因用人單位主體資格喪失而終止的;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在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上,《勞動合同法》相比《勞動法》也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勞動者工作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除后一種情形外,勞動者每工作一年或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沒有最高年限的限制;對于高收入者,即勞動者月工資高于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且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強拆報警有用嗎
2021-03-26法律對非法移民有何處罰
2021-01-27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沒有進行股權變更能否解除協議
2021-03-23公司法董事會決議表決經過幾人同意
2020-11-25不服交通事故人身傷殘評定怎么辦
2021-03-25婚外情被跟蹤是否違法
2021-03-12怎么合法有效的討薪討債
2021-01-07贈與合同能否贈與給未成年人
2020-12-28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保險的作用具體有哪些
2021-02-11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保險公司修車理賠期限是多久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