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法院應對此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在認為當事人之撤訴申請同時符合了以下幾個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裁定準許撤訴:
(一)、申請撤訴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這表明,為一項民事行為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具體說來,當事人申請撤訴,須不是因為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脅迫、欺詐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因為身處困境而作出的無奈之舉,更不應是法官出于某種考慮而對當事人的要求,而應是正常情況下,當事人完全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意思表示。
(二)、撤訴必須不損害對方當事人之合法權益對方當事人“因應訴而取得之消極的確定權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同等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原告申請撤訴,不僅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還將涉及到對方當事人對其權利的處分。如:原告誤以為自己是權利人而起訴,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費不菲的,不得不花費人力、財力和時間去調查取證,所有這些損失,被告將在勝訴時獲得補償,在某些特殊案件中,因其成為被告而受損的名譽也會得到恢復。但如果原告撤訴了,不公平的待遇就非常明顯了,因為這樣不但使被告失去了在這一訴訟中勝訴的機會,還會使原告逃脫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原告起訴,被告就得被動地應訴,原告撤訴,被告就得被動地退出”的局面應通過立法得到改變,當原告撤訴損害了被告之權益時,除非得到了被告的允許,否則法院應裁定不許原告撤訴。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訴的,應提出充分的根據和理由。
(三)、撤訴行為必須不違反和公序良俗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訴法的意見第161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訴……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撤訴……。”結合《民法通則》第58條之規定,當事人撤訴行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裁定不準撤訴:1、雙方惡意串通撤訴,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如實體法規定違法合同的處理除返還原物或賠償損失外還要追繳財產,若雙方違法,應沒收雙方所得財產,收歸國庫。所以若雙方惡意串通規避法律責任,從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時,理應不準撤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錢未借到先扣利息,借款數額怎么確定
2021-02-20孕婦臨產醫院勸回,醫院有責任嗎
2020-12-31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如何規定
2021-02-19傷殘等級標準中的傷殘分類
2020-11-11起訴解散公司帳戶資金能保全嗎
2020-11-28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什么情況下必須給付老人贍養費
2021-03-18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勞動合同終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3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保險公司對交通事故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01保單是否可以轉讓,轉讓保單需要經過保險人的同意嗎
2021-01-14拍賣的房子有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