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婚的認定
婚姻詐騙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并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從刑法條文本身的規定看,沒有將婚姻關系規定為詐騙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作為婚姻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并非排除在詐騙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之外。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的規定包含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及特殊主體身份,比如職務犯罪中的犯罪主體規定等等。
在詐騙犯罪中,將詐騙犯罪的主體進行限制沒有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夫妻或近親屬間的故意傷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處理上考慮雙方的特殊關系,與在社會上作案予以區別對待。婚姻關系并非是免責條件,如果因為有婚姻關系,就把詐騙犯罪的主體要求為非婚姻關系的雙方主體,顯然違背了刑法關于詐騙罪為一般主體的規定。那么,如何準確把握處理以婚姻騙財的案件,區別不道德婚姻還是詐騙犯罪,小編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和判斷。
第一,從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上看,以婚騙財的詐騙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
第二,在客觀行為上,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后,行為人將財物用于個人揮霍。為了掩蓋詐騙事實,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為人有時也會將騙取的錢財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錢財在實質上仍被行為人個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從騙取的財產的所有權上看,所騙取的財產是一方婚前財產或是與被害人有關系的其他人的財產,并非屬于婚姻關系成立后,“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第四,案發后,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婚前隱瞞債務的行為不屬于騙婚。如果債務用于準備婚禮,則應由雙方共同償還。若僅用于一方,則由負債方償還,無需兩人共同償還。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準備的相關知識,如果你的問題比較復雜,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隨時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帳戶的儲存額可用于支付哪些項目?
2021-03-16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道路交通傷殘等級鑒定四級標準
2021-03-17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離婚后撫養費標準
2021-02-09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單位調崗調職調薪勞動者要如何應對
2021-01-18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