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是被監護的對象,而關于他們的監護人,通常是在法定監護人中確定,但也可以指定監護人。其中,就精神病人指定監護的情況比較多,那么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呢?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
1、由有關組織指定;
2、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經過以上內容的介紹,對于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法律規定可以由有關組織指定,也可以由法院指定。指定監護人后,要是其他人對指定的監護人不服的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變更監護人。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精神病人財產受到監護人損害后怎么辦
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都是有哪些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交換合同范本
2020-11-20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特價商品不退不換合法嗎
2021-01-21農民工工傷賠償主體
2021-01-07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偽造銀行對賬單怎么量刑
2021-02-03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目的
2021-02-09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