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是被監護的對象,而關于他們的監護人,通常是在法定監護人中確定,但也可以指定監護人。其中,就精神病人指定監護的情況比較多,那么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呢?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
1、由有關組織指定;
2、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經過以上內容的介紹,對于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法律規定可以由有關組織指定,也可以由法院指定。指定監護人后,要是其他人對指定的監護人不服的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變更監護人。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精神病人財產受到監護人損害后怎么辦
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都是有哪些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委員會是行政監督體系嗎
2021-02-14拆遷維權委托律師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18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什么是離婚協議,離婚協議能否反悔
2021-02-07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本起保險合同糾紛應如何認定
2021-03-16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如何防范保險理賠糾紛
2020-11-20“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劃撥土地須經過哪些轉讓程序
2020-12-13對拆遷補償不滿意怎么辦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