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期后解除勞動合同嗎?
《勞動合同法》第40條第(一)項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從該條規定中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用人單位有權與醫療期滿但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但在程序上應當提前30日通知或發給一個月的代通金。
同時,該條規定也隱含了這樣一個意思:就是勞動者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第一天應當到單位報到上班,因為只有這樣單位才能知道勞動者能否從事原工作、以決定是否對其調整崗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處在醫療期內的勞動者:醫療期滿后的第一天務必到單位報到;否則,單位可以將此視為曠工,從而以《勞動合同法》第39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勞動者將無法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二、醫療期滿解除合同后怎么辦
(一)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與醫療期滿的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法給予經濟補償金,《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6條、《勞動合同法》第46條對此都作了明確的規定。補償的標準是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
(二)醫療補助費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6條除了規定經濟補償金外,還規定了醫療補助費,發放標準是不低于六個月的工資,對于患重病和絕癥的勞動者還應當分別加付50%和100%。
同時,《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對勞部發[1996]354號文件有關問題的解釋的通知》 第二條對“醫療補助費”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對于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不低于六個月工資作為醫療補助費;對于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勞動者,則應當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醫療補助費與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并不等同,兩者可以同時享有。
我國法律上對工傷醫療期的認定是非常明確的,涉及到相關情況的處理上,應當依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來確定 醫療期限,不同的工作年限所對應的醫療期限是不同的,如果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的,則可以起訴來要求對方進行合法的處理。
在醫療期內合同到期怎么辦?
醫療期的工資如何計算?
醫療期到解除勞動合同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0-11-29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案件時如何處理
2020-12-11非法辦老年培訓班如何處罰
2021-03-05商標權轉讓應該怎么做
2020-11-26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協議離婚后戶口遷移產生糾紛的,該怎么辦
2021-01-26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1-01-01精神暴力犯罪嗎
2021-01-16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