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對于用人單位也好對于職工也罷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雙方發生了一些關于利益上的糾紛,就可以根據合同中規定的內容向法院起訴處理糾紛,勞動合同也是法律規定的必須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現實中用人單位不簽訂的,職工是可以舉報的。那么關于補簽勞動合同有風險嗎?
一、補簽勞動合同有風險嗎
你也有權要求支付雙倍工資。但是補簽了之后,對于你維權要求支付雙倍工資會有不利,關鍵是無法證明合同是補簽的
1、公司要補簽勞動合同,從用工之日到補簽之前扣除一個月后,按《勞動合同法》應支付雙倍工資。
2、如果員工拒絕簽合同,可按《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書面通知本人:XX日前來人力資源部簽訂勞動合同,如逾期不簽,勞動關系自動終止。(送達本人并由本人簽字收到)
3、如果以后此人就此事索賠雙倍工資,本人簽收之日之后的不必支付雙倍。
4、一般來說,愿在公司干的員工不會不簽合同(因為保障了他的合法權益),也不會向公司索賠補簽前的雙倍工資(因為人是講道理的,自己并沒有付出雙倍的勞動)。
5、不排除一些頭腦簡單的貪心者惡意不簽合同,等著索賠雙倍工資。可按第2、第3兩條處理后與其終止勞動關系!當我們要進入一家公司工作時,我們會與公司先簽定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會有我們的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資以及其他的相關規定,是對我們與公司雙方的一種保證。然而,也有些人在一開始進入公司并沒有立即簽訂勞動合同,這就需要補簽或倒簽。那么,這兩種行為的法律后果有什么區別呢?請大家與華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勞動合同“補簽”與“倒簽”的定義
勞動合同“補簽”,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事后簽訂勞動合同,把合同期限往前移,簽訂日期為補簽合同的時間。
勞動合同“倒簽”,也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事后補簽勞動合同,將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時將簽訂日期寫成勞動關系建立之初的時間,即簽訂日期造假,簽訂日期并非簽合同當天的日期,而是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合同開始的日期。
可見,“倒簽”與“補簽”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簽訂合同的時間是寫在真正簽訂合同之時,還是寫在勞動關系建立之初。
勞動合同“補簽”與“倒簽”的后果的區別
“倒簽”勞動合同,勞動者往往拿不到用人單位未按期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因為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舉證難的問題。并且,如果“倒簽”是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的共識,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就符合民法關于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就是有效的。
“補簽”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按《勞動合同法》主張未簽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因為“補簽”勞動合同時,簽訂日期肯定比勞動合同中注明的開始日期晚,就能充分說明自用工之日起至簽訂勞動合同之日期間是未簽勞動合同的,當這期間未超過主張雙倍工資的時效時,勞動者就可以主張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針對補簽、倒簽勞動合同的操作問題,特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1、勞資雙方均將勞動合同簽字日期倒簽。
2、倒簽的勞動合同期間包含已經履行的事實勞動關系期間。
3、倒簽時,要特別注意勞動合同中的條款與內容是否與事實勞動關系期間已經履行的情況一致。如果補簽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高于事實勞動關系期間實際的工資標準,可能遭遇員工主張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問題。
盡管在某些情況下,雙方當事人按照誠實守信的原則實施相關合作事項,并未因倒簽合同給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但倒簽合同不僅與目前企業內控制度中關于風險防范的目標相悖,也不符合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同時還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在實踐中應當控制和避免倒簽合同。
補簽勞動合同有風險嗎?補簽合同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合同一般就是職工在處理工資等各種糾紛的時候需要用到的,因為里面都有詳細的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如果合同補簽,很難證明該合同是補簽的,所以存在一定的風險。
?
勞動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怎樣補償?
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征地拆遷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1-02-23賣假貨怎么處罰
2020-12-27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房主有權采取強制手段收回出租的私房嗎?
2021-02-11房產典當
2021-03-14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