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在不斷的發展,可能向著好的一面發展,也可能向著不好的一面發展。市場經濟也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企業身在其中也無法避免這樣的事件發生。企業在無法開展的情況下會選擇解除一部分人的勞動關系,下面小編就勞動合同解除的原因有哪些分類都包含什么內容為大家進行解答。
一、勞動合同的合意解除:
《勞動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不僅僅就解除勞動合同本身達成一致,還應當對一方或者雙方提出的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協商一致,比如說,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提出的保守商業秘密和補償一定的培訓費用,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提出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條件,只有雙方對這些附加條件也達成一致的前提下,才是勞動合同的合意解除。當然,如果雙方對解除勞動合同均未提出任何條件,也就不存在就條件達成一致的問題。
二、非過失性辭退: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㈠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㈡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㈢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三、過失性辭退:
《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㈠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㈡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㈢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㈣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由這種辭退所引起的勞動爭議較為少見。
四、經濟性裁員:
《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
主要分為四種類型。這些類型里有勞動者自身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的解除,也有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的解除,還有就是復雜的市場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導致的勞動解除。勞動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來保障自身的勞動權益。
最新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
2020年最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的行政責任
2021-01-11訴訟時效超過20年,法院受理嗎
2021-03-13夫妻可以為對方做擔保人嗎
2020-12-08道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3-15退伍軍人跟沒當過兵的人犯法怎樣判刑
2020-11-212020年領結婚證要交二胎押金嗎
2021-01-18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回購房
2020-11-12公司可否不經過員工同意而調動崗位
2021-01-01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