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簽訂勞動合同,它實際上就是為了維護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因為如果一旦發生爭議的話,憑借著合同還可以從法律途徑上尋求救濟,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了規避一些情況的發生,而不簽訂勞動合同,那么。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不簽定勞動合同怎么辦?
一、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不簽定勞動合同怎么辦?
公司不簽勞動合同如何維權
首先,應當舉證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
這要的證據材料包括如下:
(一)工作內容的證據,如電子文本,資料,公司相關的其他資料;
(三)公司給勞動者的制度依據,最好是蓋章或印刷整套、冊的資料,比如員工手冊、財務制度,員工名冊等等;
(四)公司正式員工或領導與員工交流的資料,比如工作安排、書面通知、電子郵件的通知等等;
(五)可以嘗試與公司主管領導對話,然后錄音,并將領導的名字一定要在錄音材料里面體現,否則,法院很難確認錄音材料的真實性;
(六)可以通過人證,其他離開公司的員工的證言,證明你在公司上班。
(七)其他能與公司有關的材料,均可作為證據使用。
二、用人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應該以何種方式對勞動者進行賠償,賠償基本工資還是獎金?
1、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第44條第1款的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的,勞動合同終止。按該法第46條第5項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44條第1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補償年限從入職到合同到期日止,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補償半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2、經濟補償金按照終止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收入計算,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貼、加班費。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首先小編要明確的告訴大家,簽訂勞動合同的前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存在著勞動關系,所以企業和勞動者不簽訂勞動合同,那么勞動者,應當及時的去尋求一些證據來證明確實雙方存在勞動關系。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購買小產權房無法實現合同目的 ? ?法院判決違約方擔責
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內容及費用支付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中介費的收取一般由哪方承擔
2021-01-09撤銷婚姻以后屬于未婚嗎
2021-03-13只要立案就沒有追訴期嗎
2020-11-15股票被保全后還能交易嗎
2020-12-06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劃撥土地轉讓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2020-11-27營業房拆遷補償比普通房屋拆遷補償多多少
2020-11-24在舊房拆遷中怎么來認定被拆遷人
2021-01-08住改非拆遷經濟損失應該怎么補償
2020-11-30公房承租人如何分配房屋拆遷款
2021-02-08什么是拆遷補償的抗辯權
2021-02-04拆遷房和棚戶區房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