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勞動合同的雙方包括了公司與勞動者,因此在沒有簽勞動合同的情況下,既可能是公司不簽勞動合同,也有可能是勞動者不簽勞動合同。不管是哪方沒有簽勞動合同的,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下面,律霸為您講解公司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有哪些風險的問題。
有很多用人單位在招用員工時,不愿意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或者用工協議,認為不簽勞動合同勞動法就管不了,并擔心簽了勞動勞動合同就要幫員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員工手上有了勞動合同容易被員工抓住把柄,打起官司來對單位不利;還有的單位擔心簽了勞動合同擔不能隨意辭退員工了。總之,很多單位對簽勞動合同存在各種各樣的顧慮。其實,這些認識和顧慮都是錯誤的。因為如果不簽訂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來說存在很多的法律隱患和風險:
一、未簽的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單位為員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義務
按照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只要發生了用工行為,與員工形成了勞動關系,即使是沒有簽勞動合同書,員工就享有勞動法上規定的各項權利,單位也負有勞動法上的各項義務。其中,依法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就是用人單位不能免除的強制性法定義務。假如單位沒有繳納社會保險費,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勞動監察部門可以 責令單位繳納,甚至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并對用人單位進行處罰。
二、單位終止或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辭退員工)需要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按照法律的規定,如果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時,需要依法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有的地方性法規甚至規定未簽勞動合同的,不得解除勞動關系),未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還需要加付額外的經濟補償金。而如果是簽訂了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到期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則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金。
三、單位終止或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辭退員工)造成員工失業的,可能需要賠償失業損失
如果因為單位沒有依法為員工繳納失業保險費,導致員工被辭退后無法領取失業保險待遇時,員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給予賠償,有的地方甚至規定,要按應得失業保險待遇的2倍進行賠償。
四、員工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且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或者賠償
如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員工要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提前30日書面通知單位,否則就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造成單位損失的,應該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勞動合同約定了員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違約責任,單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員工承擔為違約責任(如違約金等)。但是,如果單位沒有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不但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而且不需要對單位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賠償責任。
五、單位不能以試用不合格辭退員工
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在試用期內,員工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則不存在試用期(因為口頭約定的試用期是無效的),單位雖然可以辭退員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未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還要加付額外的經濟補償金。
六、不簽勞動合同不利于單位保護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之一,是單位必須對所謂商業秘密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而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條款或者簽訂專門的保密協議,是對商業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現形式之一。如果沒有簽訂保密條款或者保密協議,明確保密的范圍和法律責任,單位就難以證明哪些屬于商業秘密,是否已對其主張的所謂商業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從而有可能不被認定為商業秘密。這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七、不簽勞動合同造成員工損失的,單位要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因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包括勞動合同到期后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造成勞動者工資損失、工傷、醫療等待遇損失的,除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外,同時還要支付25%的額外賠償費用。勞動行政部門還可以責令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給予行政處罰等等。
八、用人單位可能面臨勞動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罰
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一經查實,勞動行政部門可以責令單位改正,并可以給予罰款的處罰。比如廣西的規定是給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上海的規定是可以按每人500至1000元的給予單位罰款處罰。
公司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不僅不能免除其對勞動者應有的義務,還要從用工之日起第二個月開始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這樣也不利于公司商業秘密的保護。因此,一份書面的勞動合同,不僅能維護勞動者的利益,同時也在維護公司的利益。律霸你身邊的好幫手,有法律問題就找律霸.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賠償多少
公司不簽定勞動合同怎么辦
沒簽勞動合同不發工資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擔保費退嗎
2021-01-06非法轉賣借來的摩托車后將車竊回構成何罪
2020-12-08行政復議后撤銷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6不立案就沒有回執嗎
2021-01-20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官費及年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11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喝多少酒算酒駕 酒駕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21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交通事故受害人可否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0-12-27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