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工主體責任是勞動關系嗎?
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而并未規定視為雙方形成勞動關系。請注意,承擔民事責任與是否形成勞動關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將此處規定的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理解為必然形成勞動關系是錯誤的,同時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的規定相抵觸。
二、法律未對“用工主體責任”作出明確規定,責任性質混亂。
目前法律也沒有對“用工主體責任”作出明確的規定,司法實踐中法院更多的是參考2011年第八次全國民事審判會議紀要第五十九條規定:建設單位將工程發包給承包人,承包人又非法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給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請求確認與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不予支持。
在不確認勞動關系的情況下,勞動者無法再根據《工傷保險條例》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人身損害賠償。但是2013年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關于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2013]34號)第七條又作出規定: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意味著雖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雖然確認不了勞動關系,但仍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待遇承擔責任。
但在實踐中,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認定也是各有不同。
首先,立案的案由不統一。大致有三種:一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二是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第一種案由是屬于人格權糾紛項下的三級案由,認為勞動者的人格權受到侵犯,;第二種案由是屬于侵權責任糾紛項下的三級案由。這兩種案由都是將用人單位作為侵權責任主體,依據《侵權責任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
其次,傷殘鑒定適用標準不統一。法院受理案件后,勞動者都會提出申請鑒定傷殘等級,進而計算賠償費用。但法院對傷殘等級鑒定的適用標準也持有不同觀點。在案例二中,勞動者提出要求按照《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傷殘等級,法官予以支持。
現在,人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在實際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用工責任主體和勞動關系不清晰的界定,給很多的員工造成的在維權的過程中無法找到相關的單位進行索賠。但是用工主體不是勞動關系,如何界定,具體咨詢專業的律師。
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是怎樣的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汽車解除質押手續有哪些
2020-12-14通常房間的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4補辦結婚登記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21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老人能找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2-14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違反建設工程的承包合同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2-24在農村承包荒地要辦哪些手續
2021-02-27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明細是否能公開
2020-12-11